位置: 首页  >  魅力临潭  >  文化临潭  >  民族宗教  >  正文

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

2023-04-10 10:34:00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马奴寺 ,藏语也叫“玛尔娘强巴林”,是一座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位于临潭县术布乡阳坡庄的对面,距县城5华里,寺址占地26亩,是元朝忽必烈根据法王八思巴的建议,所建的由帝都向西南方向的108座萨迦派寺院之一。

洪武六年(1373),西藏人力车加绽以功授予世袭的“膳王千户”,其子八点旺秀承袭父职后,于明成祖永乐三年(1430),带领百多僧人,来到洮州阳坡庄落居,他以领受当朝封赐的资格,选择哪里的一片高台阔地,建立起了叫做溪卡(庄园)的世袭领地,并修建佛教寺院。明世宗嘉靖28年(1549)僧纲妁吾加绽主持寺院事物的时候,才有了敕赐的“麻尼寺”名号。这时该寺僧纲制度已承袭了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

“麻尼寺”因名号系由朝廷赐封,历代僧纲取谐音尊姓“马”,后来寺院也称为“马奴寺”,其第十四世代理僧纲马成龙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由朝廷授赐蓝翎顶戴千户总头目,成为很有影响的权势人物,其子马中魁也因随父把守暗关隘口,建立功勋,敕赐花翎项戴,尽先都司职。

马奴寺原来的建筑规模庞大,有大经堂、内殿、密集殿、胜乐殿、长寿仪轨殿、弥勒殿、 主殿、上密院等壮观的寺宇群体,有用千两白银铸造的释迦牟尼佛像,有眉宇间嵌有珍珠的五部佛的千佛像及印度、尼泊尔铸造的青铜弥勒佛像,有第五世达赖喇嘛的全套衣服,有用珊瑚青铜装饰的古代海螺和释迦牟尼的讲经布道图等珍贵历史文物。典籍有《甘珠尔》、《丹珠尔》等大藏经的考究版本。喇嘛最多时达五百多人左右。宗教节日有定期的正月和四月法会,其中以四月法会最为热闹,春暖花开时节,不但有众多的喇嘛举行的法舞、打施食等宗教仪式,还有民间的赛马、学校团体的体操、劈刀舞、打哑铃等文艺体育表演,各种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和活跃的商品交易等活动都对人产生吸引力。

马奴寺的信教群众主要分布在今临潭县的术布、古战,卓尼县的阿子滩、卡车、大族等乡镇。

马奴寺的建筑在清末兵乱中毁坏严重,“文革”期间又遭拆毁,文物、法器、经卷损失殆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1982年马奴寺恢复宗教活动,政府拨款落实了宗教房产,现建有两层楼活佛昂欠一处。

侯家寺 ,藏语叫“叶尔哇桑珠林”(如意州)有名园城寺,位于临潭县流顺乡上寨村半公里的山麓平台上。侯家寺何时建造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阿底峡的一名精通五明的弟子太赛仓彦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第二种说法认为是忽必烈敕建的洮州早期的萨迦派寺院之一。如果第一种说法成立,则侯家寺初建时应是一座噶当派寺院,因为阿底峡是噶当派学说的奠基人,他的弟子包括仲敦巴在内的众多弟子,推崇的都是阿底峡的教义,只是在经过八九十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后,才改建成了在元朝政府强大的政治宗教攻势下应时而起的萨迦派寺院,一般都取后一种说法。

明永乐年间(一说洪武年间)当地(即洮州)太监侯显奉旨前往乌斯藏敦请格鲁派宗喀巴和他的弟子释迦也失赴京传法,从永乐十二年到宣德九年的二十年时间里,释迦也失两次到过北京,成祖、宣宗皇帝先后敕赐他“西天佛子大国师”及“大慈法王”封号。这期间,侯显也曾身负使命五次前往西藏,为建立明朝中央与西藏政教首领人物之间的联系和传播佛教文化建有殊勋,朝廷为彰其功业,授侯显园城寺世袭僧正,并赐国师衔,遂改寺名为侯家寺。侯显主寺后,对寺院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扩建,以适应他弘扬佛法、荣耀祖师的需要。侯家寺在侯显以前为萨迦派寺院,自侯氏起始改为格鲁派。从清代该寺神殿中内藏的传承师像,可知侯家寺在明代以来就建立了因袭的师承系统,并且有日臻完备的寺宇建筑和丰富的文物供器。著名的怖畏金刚殿是侯氏家族的大经堂(俗称侯家衙门),里面藏有用金汁书写的《甘珠尔》大藏经三部,用一百多匹质地精良的锦缎绣制的巨大佛像及高25丈的宝塔等稀世珍品。

这座寺院里还供有以黄金制成的大明洪武皇帝的牌位,立有镌刻着政教法典的大石碑和石筑的侯显灵塔。著名的因明、闻思等学院,佛典浩繁,经籍充栋,密宗学院和法相学院以蔚然学风建立有完备的讲经辩经制度,培养了不少博学僧人。

侯家寺的管理、修建及一切佛事活动,除由侯氏家族建立的历代僧正主持以外,还得到后来日益壮大的资布昝土司、卓逊小杨土司等地方实力派及当地李姓旺族的支持。昝家曾一度由施主成为握有实权的寺主,小杨家也承袭过温布(管家)之类的职务。因而在同治兵乱中遭到严重破坏后,仍能获得较快的恢复。重建了大经堂,修造了弥勒殿、宗喀巴神殿、胜乐殿、大威德三本佛殿、药师殿、法轮神殿等壮观的殿宇,供有无量寿佛、尊胜佛母、观世音菩萨及十六尊者像,还有用金、银、铜、紫檀等所造的许多佛塔及鼓、螺贝、净水碗等多样供器。藏经一千多册。僧人最多时增至千余人,晨钟暮鼓,佛事兴盛。寺院及喇嘛个人拥有土地300多亩,财力雄厚。主要的宗教节日为每年的古历正月十九日的大法会,节日期间有亮宝,晒佛、诵经、举行法舞、抛掷施食等活动。

1984年侯家寺在停止了十八年宗教活动后重新开放,1987年政府拨款1.8万元,修建了部分寺宇,现有大经堂一座,僧人禅房20多间占地10亩,信徒多分布在临潭的流顺、羊永、长川、新城、龙元、石门及卓尼的申藏、大族、纳浪等乡镇。

侯家寺有寺院大活佛,僧正承袭,侯氏家族活佛等转承系统,其中的寺院大活佛转至夏茸仓,侯氏家族活佛并兼理僧正,转至侯正明。

江可寺 ,藏语称“嘉喀尔·雪珠达吉林”(讲修昌隆洲),也叫做“彭措塔尔哇林”(圆满解脱洲),又名集庆寺。位于临潭县术布乡亦子多村东主那以北三里之许的色娄岗山下,距县城25公里,岷(岷县)合(合作)公路从附近经过,江可河流经寺前注入洮河,寺院周围是草地农田,山清水秀,环境清静。

 江可寺的前身是车巴三寺之一的垂巴寺(即今牙当寺),由僧刚赵班麻多智的始祖阿旺老布于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由西藏来到洮州卫地以西的古务他(即今卓尼县阿子滩乡的李子滩附近)举行诵经活动,召集百多僧人修建了一座佛教寺院,这座寺院后来毁于变乱之中。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班麻多智之侄阿送恼布乃召寺僧重建了寺院。嘉靖元年(1522)阿送恼布之侄洛札排销在洮河之畔同时修了两座佛寺即录巴寺和江可寺,与前之垂巴寺统称为车巴三寺,因此一般认为现有垂巴寺,后有录巴寺、江可寺。江可寺的第一世活佛洛桑丹曲是一位取得拉仁巴格西学位的著名学者。

 清道光三年(1823),三世江可活佛贡却丹贝坚赞(1794-1854),由西藏返回故里,当时的西藏摄政王擦多诺门汗授予他堪布职位,并赐给堪布服饰器物等。贡却丹贝坚赞于道光十一年将寺院从洮河岸畔迁至现在的东主那境内,后经过几次小迁移,才选定了这座寺址。并着手进行各项建设,陆续修起了大经堂、密宗学院、护法神殿、寝宫、佛塔等。江可寺北迁后脱离僧纲控制,建立了以江可活佛和齐哇堪布活佛为两大系统的寺院管理体系。这种组织形式与临潭的其他佛教寺院是有一定区别的,以僧纲或僧正为寺主的情形在这座寺院里是不存在的。它以建寺之日起,便是一座黄教寺院。

 江可寺的经籍和遗址器物主要有由金、银汁和螺粉写成的《甘珠尔》、《丹珠尔》等多部大藏经,供有释迦牟尼、十六尊者和宗喀巴塑像,还有珍贵的十六明妃画像和明妃游园图。珍藏的宗喀巴大师用过的法铃、包钵盂的套子,第五世达赖喇嘛用过的经籍、念珠及班禅确吉坚赞的坐垫等都是贵重的宗教文物。

 “文革”使江可寺受到很大破坏,寺院拆除,僧人遣散,寺内藏经文物大部遗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江可寺的宗教活动在临潭最先得到恢复,政府两次拨款2.4万元修起了大经堂、讲习辩经台、活佛昂欠,现有活佛一人,住寺僧人120多人,个人禅房达80多间,寺院区域占地60多亩,一个宏大的佛教寺院建筑群体正在逐步兴起日臻完善。江可寺现存文物中有夏河县德哇仓活佛从西藏带来的赠给江可贡去乎·嘉样旦贝尼玛活佛的卓玛女佛的铜塑镀像,像高1.2尺,供在银制的精美佛龛中,据传系藏王松藏干布时期的珍贵遗物。大经堂里供有宗喀巴及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的镀金塑像,一尊香巴佛的镀金塑像高达2丈有余,还有该寺已经圆寂的活佛格桑·桑吉嘉措和阿旺·更等嘉措的舍利塔,有贡去乎·嘉样旦贝尼玛和格桑·俄旺嘉措的铜质镀金塑像及许多色彩鲜艳的曼茶罗丝织佛像等。

 江可寺的宗教节日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日的朝佛祈祷会,四月十四、十五日的亮宝浴佛法会,届时旧城、阿子滩、术布、扎古录、完冒等地数以千计的信徒群众纷纷前来赶会,形成盛况空前的隆重民族佳节。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