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魅力临潭  >  文化临潭  >  走读洮州  >  正文

【魅力临潭】沉默的墙(二)

2021-05-31 09:39:52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沉默的墙

北乔

墙造城,城又为墙壮气势。洮州卫城在西部地区有着独特的地位,而在临潭,洮州卫城的土城墙,最为壮观,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最重。

洮州卫城位于甘肃临潭县城东35公里的新城镇新城村。俗称新城,与旧城(旧洮堡址)相对。据史料记载,新城最早始建于北魏太和五年(481年),是吐谷浑十一世十四传王符连筹所建,最早命名为洪和城。到了唐代,新城是有名的“唐蕃古道”的古镇,文成公主入藏走的就是这条道。唐时,新城繁荣一时,经五代至北宋有所衰落,多为吐蕃控制。明朝初年,朱元璋皇帝出于巩固边防的考虑,命军队死守洮城。在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由西平侯沐英、曹国公李文忠在此基础上加固扩筑了该城,人们又称此城为洮州卫城。洮州卫城坐北面南,依山而建,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城跨山连川,因形就势而筑,巍然屹立,气势雄伟。城周实测为5430米(原载九里),垣墙高九米以上,总占地面积2.98平方千米。东西南北设四座瓮城,并有敌楼。城内外墩台相望,形成警报通讯系统。明中叶后,在海眼池南筑垣墙和水西门翁城,成为甘南现存最大的一座古城。

高高的土城墙还在,而城内已多为现代性的建筑,属于日新月异的小城镇。散落其里的一些古迹,更像在历史中走失的身影,苍老且倔强。倒是土城墙依然葆有足够的尊严,高傲地面对当下的风花雪月。

当年,沐英率军平蕃后,本想重回江淮,但朱元璋亲下诏谕说:“洮州,西蕃门户,筑城戍守,扼其咽喉。”根据这个诏谕,李文忠委派金朝兴在当地藏族头目南秀节的大力协助下,在原洪和城的基础上扩建、增高,修筑了洮州卫城。李文忠等留守,遂将江淮一带军士留在当地开荒种田,战时为兵,平时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后陆续将屯军家属迁来定居,遂在这里长住下来,成为当地的永久居民。

看城墙的规模,可以想见,从江淮而来的军士参与了筑墙修城的浩大工程。从有关史料中能判断出,在这一时段,军士的家眷尚未迁来。也就是说,军士们还对回故乡抱着一丝希望。如果真是这样,洮州卫的土城墙与众多的城墙相比,就有了更多的故事,有更为复杂的情感夯进了泥土中。

结束了朝廷征战的使命,将士们自然想着凯旋故里。即使在修城时,也怀有同样的心事。这与众多的筑墙修城的民工或军士的心态大不同。比如修建长城时,民工是来打工,因离家太远,也不会过多地想到这是保卫家园的利好之举。军士修好长城,为自己的防守使命助一臂之力。而从江淮而来的这些军士抬运一筐筐土,眼看着城墙一天天增高,心里很矛盾。这城早日修好,自己可能早些回家,也可能修好了,反而让自己留下,从此远在他乡。真不知道这些土墙里夯进了多少乡愁与忧绪,那些勇猛军士的目光在风中是何等地凌乱。事实上,城修好后,李文忠计划班师回京,朱元璋下令部队长久驻扎。从此,这些江淮军士留在本地,战为兵,和为农,三分守城,七分屯田。后陆续将屯军家属迁来定居。

我当过二十多年的兵,天南海北待过好几个地方,临潭,是我平生到达的心理距离最遥远的地方。我想,我可以体味当年军士们的心情。那些从大地上刚挖出的土,松软异常,依然带着大地特有的体温。军士们的心恍惚中有些绵软,神情如新土一样茫然。就这样柔软的心愣是把同样柔软的新土夯得密实坚硬,那些无法言说的心念都砸进了墙里。

而今,军士们躯体早已不在,可那份乡愁与土城墙一直走到今天。远远望去,沿山脊蜿蜒的土城墙,仿佛一条忧伤的小道。那最高处的烽燧,现出孤独的模样。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把它看成一位军士,一位立顶之上眺望家乡的军士。事实上,当我登上某个高处,任由思绪飞扬时,我也会想家乡。这烽燧不再是单纯的烽燧,军士们掌心的温度、目光里的期盼以及那夹杂惆怅的呼吸,都在其中。军士们倒在岁月里,可乡愁永远长留在这高高的烽燧里。如今,土城墙只剩下了文物价值和观赏审美,这本就是走向历史以及那时人们的通道。面对这墙,屏住呼吸,便能听到远古的声音,某种情感在心中泛起。天空阴沉时,这片土地会很悲壮;晚霞满天时,这片土地很沉重。

在离街口最近的城墙下,两位中年妇女坐在那儿。天气很好。在高原上,但凡阳光不错时,就特别地温暖,当然到了盛夏,阳光真如刀。明亮的阳光照在土墙上,墙面像一条优雅流动的河,那些原来深黄色的土,此时变得浅黄。这两位中年妇女,享受着阳光,彼此间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话。

她们头顶双折对角花头巾,戴银饰镂花压鬓,发髻插满银泡。耳戴叮当作响的银饰坠子。上穿浅蓝色齐膝长衫,下穿撒花裤子并绑裤脚缠腿带,脚蹬花色艳丽的绣花鞋。我从江淮来,可看到这样的装扮,依旧好奇,依旧惊奇。在我的家乡,就是戏台上,也很难看到这样的古风。后来,我才知道,这样的服饰在临潭很常见,在街头、在村庄、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她们身披江淮风,思乡之绪流在血液里,一代又一代,从未被岁月稀释。

或许,她们正是在用这样的方式化解乡愁。

来源:临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