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魅力临潭  >  走进临潭  >  历史人文  >  正文

春节游甘南《临潭年俗》

2024-02-20 10:20:20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春节游甘南 为家人携福

2024年是甲辰龙年,生气自明,升腾之象。

地处祖国版图中心的甘南,山川壮丽、民风淳朴,一地一节庆、十里不同俗,堪称中国民俗大观园,是沿袭中华传统文化,春节祈福、讨彩,开启新年新气象的好地方。

132EF

临潭春节里的明朝遗俗

裴云鹤

水点心、煮角、麦子饭,感受明朝的“年味”

《明史》和方志记载:明朝的春节,自腊月廿四祭灶之后,各家都蒸点心,储备肉类,以备春节期间一二十日之费。三十日岁暮,就开始互相拜祝,称为“辞旧岁”,门旁值桃符板、贴门神。正月初一五更起,焚香放纸炮,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其实就是扁食,在扁食里偷偷包上银钱一二,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这一天互相拜祝,称为“贺新年”。

24CD7

临潭的过年习俗与明朝一脉相承,明朝的遗俗在洮州大地上可见一斑。进入农历腊月,恰是当地一年农事结束,办好“年事”成为人们的主要活动。腊月初八过后,年的气氛逐渐浓厚,四路八乡的群众纷涌入城镇,“跟营”购办年货。腊月二十日开始“扫舍”,二十三日“送灶神”。大年三十(即除夕),白天家家户户张贴对联、门神、年画,供奉家谱及敬献神器,悬挂彩灯。全家老小一身新装,男人们于傍晚时分去祖先坟地,请已故亲人回家过年,俗称“接家亲”。吃完丰盛的年夜饭后,合家欢聚“坐夜守岁”。正月初一凌晨,家主净手后拿火把打醋汤、驱邪祟,然后焚香烧纸,燃放鞭炮。正月初二拜丈人,初三上坟,初五称“破五”,家家向户外倒泼污水,妇女们到河边洗衣服,俗称“洗五穷”。初六开始走远亲,直至元宵节过后。

在临潭过年,你可以品尝各色美食。

“扁食”是不可或缺的美味,用牛羊肉掺少许韭菜做成馅,扁食皮是擀面切成梯形小块,包捏成“元宝”状,并与长面混煮,称为“金线钓元宝”,“扁食”是洮州的传统美食,就是《明史》中记载的“水点心”。

“煮角”更具特色,传袭了江淮人家过年吃“菱角”的习俗。酷寒的西北,没有“菱角”可采,人们用面食包上洋芋、酸菜等馅,捏成菱角形状,蒸熟食用,表达驱邪避祸,平安顺利的寓意。

还有香喷喷的“麦子饭”,用石杵“对窝”除去麦粒的表皮,浸泡后,直接下入黄铜大锅,切上大块的牛羊肉丁,一起混煮,熬成粥状。简单粗放的作法,是明朝军旅行军作战时的日常饭食,戍边将士们吃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大锅饭,即暖身体,又抵饿解渴。年节里,尝尝麦子饭,也能调节味口,解腻养胃,唤起你对明朝年俗的无限遐想。

167CF

图片

腊月八,赏冰图,讨来新年的好兆头。

也许你已经对夏日的冶海美景耳熟能详,但腊月里的冶海别具特色,更堪神奇。

《洮州厅志》有诗云:

茫茫冶海水平堤,万状冰图望眼迷。

知是龙宫多妙手,故教呈出待人题。

数九寒天,冶海水面封冻,地壳下的热力通过地层小孔,散发出来变成气泡冒出水面,遇到池面冷气马上封冻,冰层中便显出千奇百怪的图形来。冰层里显现出千奇百怪的各种冰图,令人称奇。由于晶体纷繁,造型多样,站立冰面,仿佛身临水晶迷宫、珍宝展馆。有撒满苍穹的繁星,有射向宇宙的光束,有玉盘托宝、华灯点缀、凌花镜、珍珠塔、夜光杯,也有山川树木、奇花异卉、珍禽异兽,凡世间万物,形形色色,惟妙惟肖,仿佛龙宫在展示宝贝,这就是古洮州八景之一的“冶海冰图”。

你若有兴,便可与当地群众腊月初八相约冶海,观看冰图,来预测来年的庄稼收成。湖面如出现麦穗及农作物图案,可知来年的庄稼丰收;出现元宝及银元的图形,可知第二年财源茂盛;出现家畜形状的图形,可预知来年的家畜兴旺。

老人们说:你在冰图里看到什么,新年你就会得到什么。龙王会满足你的愿望,自看冰图里有一支毛笔,来年家中有人便会金榜题名;看到元宝,来年就会八方来财……,总之你看像什么就是什么,在这里大饱眼福,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12D7E 千年的滑冰场,正等你来

爬花杆、抢头旗,求多子多福。

“三天十五三天年,三天过了原达原”,这是洮州人的一句老话。意思是庄户人除了正月过年热闹休闲以外,其余时间就是绕着农事转。从正月十四开始,新城镇的哈尕滩村通过燃放焰火和唱眉胡戏等方式庆祝元宵节,已有几百年的传统历史。

明洪武十二年,以洮州军民千户所升置洮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隶属陕西都司。哈尕滩的焰火晚会,与陕西蒲城杆火艺术相辅相成,其规模不比蒲城杆火艺术逊色,只是不被众人所知而已。

19B26

哈尕滩的花杆社火——“火树银花不夜天”

十四日晚,点燃柴草,俗称“煨花秆”,大火燃尽后,冰冻的地面已消融,许了愿的或有祈求的人便会当夜挖好立花秆的坑。十五日早上开始“出花”,将花炮用小木轿抬上,敲锣打鼓,由社火会狮子、旱船、秧歌队开路,打上五色彩旗,在街上转一圈回到花秆处。其间花杆已立好,花秆高约十米,腰穿横筋条七根,上下筋条较短,中间较长,套装的花秆成草书“虎”字形。将每枝花都绑钉在筋条上后,将花秆立起栽稳。花秆顶端竖一皂灰纸旗,名叫“冲天旗”。午夜时刻,焰火开始燃放,烈焰腾空,条条火箭冲天,声声花炮轰鸣,各小杆的花筒向天喷吐着银色竹叶形的光焰,而大花秆上的花筒则平射出朵朵银花。人们狂欢在火焰的光辉里,陶醉在新春盛开的火焰的花朵里。当大花秆顶还在喷吐烈焰时,青年们不怕火星灼伤,纷纷抢登花秆,争夺那面“冲天旗”。传说缺儿少女之人,只要得到它,就会生儿育女,相沿成习。

观赏灿烂的焰火,企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何不乐哉?

167CF

临潭正月里的社火

正月十六,打切刀,领略别样风土。

临潭春节的习俗继承着明朝的诸多元素,就连正月里的社火也是如此。冯旗村的打切刀在表演化妆等各方面和陕西陇县、宝鸡县的“血社火”有着惊人的相似,究其渊源,明朝屯军移民给临潭带来的独特风俗。

打切刀是临潭县长川乡冯旗村在正月十六演出的社火,社火武术加魔术,逼真而惊险。相传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混五子招亲》。传说明洪武年间,冯旗村附近山谷有一帮占山为王的土匪,经常骚扰周边村民,冯旗村一群女子外出踏青,被土匪头子看见,于是吩咐手下抓回来当压寨夫人。尽管女子们拼命抵抗,但还是有几个女子被土匪掠上山。土匪头子欣喜万分,犒劳手下,大摆宴席,酗酗大醉,抓去的女子趁机逃脱,她们害怕土匪还来,随后各自回家拿上切刀、锤子、剪子、斧头等摸上山去,将烂醉如泥的土匪一阵乱砍,把土匪全部消灭了。

打切刀社火具有惩恶扬善、不畏强暴的教化意义,彰显了自古以来邪不压正的浩然正气。

141F4

临潭冯旗的“打切刀” 陕西宝鸡的“血社火”

元宵节、万人拔河,祈五谷丰登。

从正月十四开始,连续三天,临潭县旧城地区举行举世瞩目的万人拔河赛(当地人称扯绳)。此时此刻,你可融入其中,与参赛的各族群众沉浸在狂欢的氛围中,借吉祥之气,祈求来年安康,丰衣足食。

该项活动是洮州数万群众共庆佳节的一种独特方式。它最早源于军中“教战”活动,以后随落户于当地的从征者传入民间,成为“以占年岁丰歉”的象征性活动,既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其中,也反映了各族群众渴望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据《洮州厅志》载:“其俗在西门外,以大麻绳挽作两股,长数十丈,另将小绳连挂于大绳之中,分上下两股,两钩齐挽。少壮咸牵绳首,极为扯之,老弱旁观,鼓噪声可撼岳,为上古牵钩之遗俗。”

华灯初上之时,鞭炮声此起彼伏,烟花绽放,随着嘹亮的哨音响起,万人拔河比赛开始。参赛者一拥而上,分挽绳的两端,开始比赛。刹那间,呐喊声、助威声、爆竹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正是“元宵古城乐纷纷,拔河竞赛登顶峰,一绳万人争胜负,民族团结扯年丰。”该活动以其绳最重、直径最大、长度最长、人数最多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1E1D4

明朝洮州卫习俗 明朝琉球国习俗

不去看琉球的遗俗,定要来中国拔河之乡——临潭感受明朝的宏大气势!

来源:甘南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