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工作报告  >  正文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临潭县)
2017-03-15   发布: 点击数:  
 索 引 号  ltx/2020-00024  发布机构  临潭县人民政府  公开日期  2017-03-15
 文  号   主题分类  其他  失效日期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公开范围  公开  主 题 词 
 著录日期   生效日期 

   

   

 

临潭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生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回眸: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一、十七届政府工作回顾  

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深入实施“13655”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考验,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拼搏,超额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过去的五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实现了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的重大转变。坚持在发展中做大、在培育中升级,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2016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46亿元,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长9.4%;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3亿元,是前五年的11.1倍,年均增长20.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2.51亿元,是前五年的8.3倍,年均增长20%;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9亿元,是前五年的2.5倍,年均增长19.8%;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亿元,是2011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7%。  

五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全力抓项目建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9亿元,着力实施了引洮入潭、四馆综合服务楼、合冶公路临潭段、冶峡隧道及接线、干戈河治理、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冶力关生活垃圾处理、天然气入临、人民法院审判法庭、洮州文化广场、东环小区棚户区改造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有效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再添后劲。
  聚力抓扶贫攻坚,小康进程不断加快。始终将扶贫攻坚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通过专项、行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扶贫方式找准原因、调整结构、突出特色,在种养业、劳务输转、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群众收入持续增加。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临潭县“1+17+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配套实施意见和方案。累计投入6.7亿元,实施了92个整乡整村推进项目、205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群众收入大幅提升,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为联系村、联系户帮办实事1.8万件,落实项目425个,投入资金3.7亿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和精准扶贫专项贷款3.87亿元,有力促进了扶贫攻坚进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1年底的3357元增长到2015年底的5608元,贫困人口从2011年底的7.61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2.37万人,贫困面下降至17.54%。
    倾力抓农牧产业,业结构不断优化立足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推进农牧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年均种植藏中药材10万亩以上、油菜6万亩以上、高原夏菜5000亩以上。建成设施蔬菜大棚398座,流转土地面积3.8万亩,落实种籽补贴900余万元。建成各类养殖小区103个,年出栏牛羊25万个羊单位,年户均牛羊育肥增收达到1.6万元以上,全县各类牲畜存栏23.73万头(匹、只),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达到36.93%、70.36%、37.51%。珍珠鸡、虹鳟鱼、青脚麻鸡等特种生态养殖业日渐壮大,为农牧村富民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创建合作社902个,其中,县级示范合作社81个、州级8个、省级7个、国家级3个。藏中药材、油菜、牛羊育肥三大产业收入占到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5%以上,真正成为富民强农的主导产业。  

着力抓基础设施,城乡面貌更加丽。累计投入16.7亿元,重点实施了城区特色化改造及“五化”工程,冶木河、干戈河、羊沙河、斜藏沟、洮河干流洮滨段等流域防洪堤建设工程,重点乡镇道路给排水、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实施路网改造项目1项,完成建制村通畅水泥路84条、通林区道路2条、灾后重建项目11项,改造升级农网线路369公里,架设通信光缆540公里,全县建制村道路通畅率、通讯网络覆盖率达100%,宽带覆盖率达57.6%。  

悉力抓文化旅游建设,对外知名度不断提升。围绕实施“旅游带县”发展战略,着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文化旅游档次不断提升。全面完成磨沟齐家文化遗址挖掘工作,挖掘出仰韶、寺洼、齐家文化墓葬1600多座,出土各类文物8000余件。积极申报挖掘整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建立了非遗传承人档案。重点实施了冶力关景区道路改造、景区基础设施等70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在冶力关外景基地成功拍摄张纪中版《西游记》和中央电视台大型历史剧《英雄时代》、反腐题材电影《别让妈妈流泪》等影视作品。“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暨临潭拔河节、“洮州民俗文化节”、“冶力关杯”摄影大奖赛、“临潭花儿大奖赛”、“绿色长征•红色火炬临潭段火炬传递”、“全国著名作家临潭行”采风等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县域文化旅游发展再添活力。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拔河之乡”、“全国青少年拔河训练基地”、“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同时,还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旅游示范县、旅游重点县,冶力关景区被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二十个大景区之一。冶力关镇池沟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文化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加就业,拉动内需的新兴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位居全州前列。    

大力抓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有效管护天然林33.8万亩重点公益林6.32万亩,封山育林1.8万亩,退耕还林2.53万亩,建设生态林5.3万亩水保林3.1万亩,义务植树1.25万亩,森林覆盖率3.75%。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7.5万亩,草场围栏65万亩,补播改良42万亩投资7945万元实施小流域治理等23个生态项目投资2.6亿元建成17个生态文明示范村,在全州范围内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竭力抓环境卫生整治,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始终把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对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部署要求,“视线内见不到垃圾”为目标,制定了《临潭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8个制度办法,以城区乡村、河道水域、公路沿线、景区景点为整治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宣传引导,实行分片包干,强化督查检查,健全长效机制,形成了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累计投入约1.6亿元110万人(次),动用机械7407台(次)清理各类垃圾约20万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极力抓民生保障,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落实民生实事144件,民生投入占到县级财政支出的80%以上。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投资1.02亿元,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438套(户)3.5万平方米、改造农牧村危房11680户。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新建、改扩建学校64所,全县学前教育园所达到46个。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70.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1%以上,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2%以上,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全覆盖。新建、改扩建县级医院3所、乡镇卫生院16所、村级卫生室115所。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农牧民书屋141个,“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通”工程覆盖率达到100%。统计、地震、气象、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信访、老龄、地名、红十字、妇女儿童及双拥共建等工作成效显著。  

致力抓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分五批次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82项,33个政府部门(单位)权责清单全部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卫生计生、公安交警管理体制逐步理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化改革进展顺利。商事制度改革、营改增试点大幅减轻了中小企业负担。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制度,加强财经法制建设,财经秩序进一步好转,预算约束力进一步增强,依法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努力抓自身建设,政府形象不断提升。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路线方针政策,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专题教育,促进政府各级各部门不断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全力推进县政务大厅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改进和加强领导干部信访接待工作,依法治理信访突出问题。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委、州委相关规定,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自觉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64件、政协委员提案335件。  

二、2016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是供给侧改革的攻坚之年,今年我县的经济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46亿元,按可比价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3.43亿元,同比增长7%;第二产业1.75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13.28亿元,同比增长8.5%;预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12亿元(含兰州市援建资金2600万元),同比下降19.88%;完成县级收入5550万元,同比下降19.75%;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亿元,同比增长6.9%;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亿元,同比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55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80元,同比增长10.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5以内。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以合力促增收,脱贫攻坚显现新成效。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压力,聚焦富民产业、项目建设、文化旅游、金融支撑、民生保障等,全面统筹推进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脱贫攻坚回头看要求,对已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314户1168人进行了重新核实,将252户901人真正贫困但未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重新纳入建档立卡管理范围。大力实施“853”挂图作业,做到了“平台8个准”、“村村5张图”、“户户3本账”,按照“12345”识别程序、“两公示一公告”和“4342”脱贫验收体系,实现了扶贫对象进、出、退的精准管理。投资2976万元,完成了羊沙乡下河村等12个整村推进项目,硬化村组道路15.8公里,修建河堤2870米,种植藏中药材2260亩,引进良种牲畜1645头(只),培训农牧民540人次。八角乡牙扎村大庄川地等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692户8381万元;全县行政村互助社实现全覆盖,互助资金总规模达4161万元,向农户发放借款1451万元。我县被列为“2016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以项目促建设,内生动力得到新提升州上下达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任务31亿元,目前完成投资26.85亿元。东环小区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G248线临潭段、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等127个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洮河九甸峡库区航运、G248县至冶力关旅游景区连接公路等项目已完成可研、初设或实施方案的编制。“引洮入潭”试运行。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69项,到位资金4.9亿元,比上年增长0.8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9个,总投资9亿元;新签约项目当年开工7个,到位资金1.33亿元;续建项目10个,到位资金3.75亿元。  

以特色促优化,现代农牧业迈出新步伐。紧紧围绕五大主导产业,按照“择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把扶持重点放在培育农牧业首位产业和龙头企业上,整合资金3500多万元,加快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了产业层次和水平。种植藏中药材13.8万亩、油菜6万亩、高产青稞2.3万亩、高原夏菜2万亩,示范种植羊肚菌50亩。依托养殖大户、合作社建成牛羊育肥棚圈8935平方米,结合退牧还草、草牧业试点等项目种植饲草料3万亩、建立优质牧草示范基地3700亩、补播改良退化草场3.3万亩。全县牛羊存栏19.12万头(只),出栏牛羊18万羊单位。保险马铃薯1.87万亩、牦牛2.6万头、藏羊2.57万只。启动了第三次农业普查和城关、长川、羊永等10个乡镇整乡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以统筹促完善,城乡面貌展现新形象。着力强化城市建设、管理、服务理念,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编制完成临潭县城关镇古城等20个片区棚户区改建、扩建、翻建项目详细规划和《冶力关镇供热、供水、污水、环卫专项设计规划》、《冶力关镇总体规划》等。总投资3.21亿元的13项基础设施项目到位资金2.1亿元,完成投资9050万元。其中:临潭县滨河东路道路及排水、冶力关AAAA级景区污水处理、临潭县东环路道路改扩建和王旗镇、新城镇、冶力关镇集中供热等10个项目进展顺利,冶力关镇北滨河路及排水工程、冶力关镇供水改扩建工程、新城镇供水工程已竣工。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4664户,完成3864户,完成投资3.55亿元;危房改造1500户,完成986户,完成投资4356万元。韩旗村道路、塔那村至羊永村村道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店子至总寨、磨沟桥至洮砚桥、陈旗至店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池沟村道路、葸家庄村道路投入使用。  

以保护促发展,生态建设迈上新征程。完成退耕还林1.2万亩、封山育林5000亩、森林抚育5000亩、义务植树2500亩,有效管护公益林6.4万亩、天然林33.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5%。全县24.3万亩森林纳入森林保险。结合精准扶贫,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下规模养殖户47个,培育林业经济示范点1处,大力发展经济林果、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旅游等林下经济,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700万元。禁牧37万亩,草畜平衡39.32万亩,通过“一折统”发放2015年度草原补奖资金947.72万元。投资1191万元实施了马旗沟堤防工程、甘尼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投资10.48亿元建设冶力关池沟村、城关镇杨家桥村等71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完成投资8.2亿元。  

以融合促升级,文旅发展取得新突破。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抓紧实施“历史再现工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洮州卫城抢险加固项目正在招投标。长川千家寨堡子、新城镇临潭一中古建群成功入选省级第八批保护名录。积极开展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和第四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摸底工作,挖掘整理了二十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洮绣、牛氏金属铸造技艺、流顺大明立式压油坊、木雕技艺、彩绘、古战申氏银饰加工技艺、打切刀、哈尕滩烟火9项价值较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编排的大型历史剧《洮州情印》在甘南州大剧院成功首映,在冶力关景区常态演出。积极抢抓国家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打造冶力关大景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投资800万元建设完成3座旅游道路观景台,新建6个旅游厕所,按照5A级旅游景区标准,制作安装旅游标识牌180多块;总投资2700万元的临潭县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00万元。成功打造万亩油菜花观赏带及绿色长廊,举办了第九届洮州民俗文化节、2016“冶力关杯”中国拔河公开赛暨第六届甘肃·临潭拔河节、第五届大象拔河比赛、第十八届临潭“花儿”大奖赛、“信合杯”篮球运动会暨业余拔河赛、洮州民俗文化展、“多彩临潭”摄影展、甘南“藏地传奇”自行车赛(临潭站)、2016“憾心之旅,勇闯甘南”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旅游活动。1—10月份,全县共接待游客204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9.7亿元。  

以实干促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呈现新局面。按照全州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要求,以实施市政项目建设和“五化”工程为抓手,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市容市貌整洁、人居环境改善、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升”的良好局面。从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整治、日常运行维护等方面先后投入约1.1亿元在全县范围内持续扎实高效的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通过不懈努力,使全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了“无暴露垃圾、无乱堆杂物、无乱搭乱建、无占道经营、无乱停乱放”的五无目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以惠民促和谐,民生保障取得新改善。坚持把改善民生民计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工作,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截止9月底,民生支出达12亿元,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学前教育幼儿免(补助)保教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普通高中学生免(补助)学杂费等17件省州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完成了寺庙书屋和部分农家书屋图书的补充更新工作。全县141家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和131家农牧民书屋全部免费开放,并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县人口出生率4.18‰,自增率2.03‰,农村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99.84%。新农合参合人数12.56万人,参合率99.27%。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151件,办复率100%。  

以改革促发展,经济发展释放新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有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承接中央和省上下放的审批事项10项,减少办理要件24项。积极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大幅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新增市场主体1125户,注册资本14.76亿元,分别增长19.16%和37.44%。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营改增”范围继续扩大。  

以作风促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提升。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深入开展“双联”行动、“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政府系统法制建设、效能建设、作风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加强,决策力、执行力、创新力得到提高。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规定、州委实施细则和县委相关规定。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依法决策机制不断健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营造了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工作环境。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临潭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发展步伐更加坚实,经济更加繁荣,城乡更加美丽,社会更加和谐,开创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所有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成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成果,是历届班子打下扎实基础的成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理解信任、建言献策的成果,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成果,凝聚着全县各族人民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奋战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 全县2万多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较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任务重、难度大。二是产业发展层次较低,产业发展刚刚起步,还处在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少,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藏中药材、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正在培育,健康产业、养老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业有待发展。三是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要素市场有待完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低。四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城乡发展差距大。农田水利、农村电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民生改善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五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总体较弱,思想解放不够,观念转变不快,“等、靠、要”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力更生的主动性还不强。加之文化水平不高,就业技能低,脱贫致富的能力还很欠缺。六是一些干部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少数干部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为、不担当。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强有力措施,切实有效加以解决,努力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  

   

征程:在新的历史阶段再创辉煌  

   

三、新一届政府的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速崛起、进位赶超的攻坚时期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小康社会;能否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能否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新一届政府面临的主要课题。面对巨大压力和严峻考验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条件,全面应对各种挑战,全力破解各类难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临潭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按照县委第十五次党代会的发展定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深入实施“1343”发展战略,切实抓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项工作,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临潭,确保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未来五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9%;城镇化率达到40.58%;城镇净增就业人数年均增长0.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能耗保持在“十二五”末的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省定控制目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各位代表,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咬定目标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动摇,就一定能在“十三五”期间有新的更大作为;只要全县上下进一步凝神聚力,务实奋进,我们就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迈出坚实的步伐,一个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临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围绕上述目标,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推进“一号工程”  

一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本届政府的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全部稳步脱贫。抢抓“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五个一批”工程和天津市、兰州市对口帮扶及“双联”帮扶的政策机遇,紧盯40个贫困村和各类精准脱贫对象,深化拓展“1236”扶贫攻坚行动,严格按照州、县“1+17+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深入推动水电路房、富民产业、社会帮扶等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到2018年实现整县脱贫,2020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加大扶贫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对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贫困乡村道路、农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贫困村为单位,多渠道筹资,进一步加强民房、水利、交通、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新修乡村道路220公里,基本消除农村危房。积极推进整村推进向自然村延伸,实施344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巩固提高扶贫攻坚成果,提升整村推进的建设质量和扶贫效益。  

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持续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按照州“168”和县“165”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充分发挥贫困乡村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藏中药材、林木繁育、畜牧养殖等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进一步做大做强区域性主导产业,确保到2020年,扶持农户1万户,补助1.4亿元。  

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持续加大对科技扶贫的资金投入力度,结合整村推进、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等扶贫项目,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快高新技术在扶贫产业中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扶贫攻坚的科技含量。力争完成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普通劳动技能培训7000人次,落实补助资金700万元。  

健全扶贫攻坚工作机制。强化金融支撑,加大各类专项贷款投放力度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积极探索与天津市、兰州市和“双联”帮扶单位产业对接、经贸合作、人员培训、劳务输出、资源共享的新型帮扶机制,抓好驻村帮扶,鼓励和动员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攻坚。  

二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抓住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甘肃国家级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按照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低线、生态保护红线的总体要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生态系统。  

加快实施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以及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新一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工程,完成义务植树1.25万亩、退耕还林7.4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确保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3%,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结合我县农牧村实际,建设286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  

继续加强流域防洪、区域治理等工程建设,逐步改善防洪减灾基础条件,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地质灾害防治、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保护等体系建设。加强对流域集中整治,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环境和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体系建设。  

三是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城乡整体面貌。坚持以“视线内不见垃圾”为目标,以整治城乡环境薄弱地段为突破口,以解决城乡管理顽疾为着力点,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的工作标准和“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城乡联动、整体推进、全民参与、长效管理”的原则,以实施市政项目建设和“五化”工程为抓手,全面实现城乡环境“畅、绿、亮、洁、美”,集中力量开展城区、乡镇村组、景区景点、公路沿线、河道水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着力解决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刻乱画、乱扔乱吐等突出问题,形成“城乡容貌整洁、人居环境改善、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升”的良好局面,整治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有序推进。  

(二)凝心聚力抓好两个重点建设  

一是切实抓好项目建设,拉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认真做好重大项目的编制和储备工作,切实以项目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重点实施整村推进、藏中药材基地、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个乡镇疏散场地、应急避难场所、洮州卫城修缮和恢复重建、苏维埃旧址维修加固、磨沟文化遗址博览馆、牛头城遗址维修保护、古洮州民族民俗风情文化产业园区、冶力关影视基地、高原绿色食品及杂粮精深加工、民族特需用品开发等项目。深入推进“6743”交通突破行动,投资71亿元开工建设兰渝铁路岷县至合作支线临潭段,加快建成通航洮河九甸峡库区航运项目、G248线临潭段。加快县内路网建设,实施县乡道路升等改造11条220公里。加快建制村畅通工程和农村公路网改善工程建设,建设建制村道路改造(包括村内道路及巷道)121条813公里,推动村组道路建设逐步向自然村延伸。投资8.14亿元建成城关四C级标准机场和冶力关镇、王旗镇直升机起降场。实施干旱草场灌溉节水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保障农牧业发展。合理调整能源布局结构和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光伏、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现资源再生和科学合理利用。  

二是切实抓好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内涵,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原则,突出临潭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着眼于形成中心城市、重点镇、生态文明示范村一体化,完善临潭县城乡规划体系,将现有除县城以外的4个建制镇扩充为8个,其中一级镇5个,二级镇3个。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编制《临潭县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6乡镇总体规划、13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286个生态文明小康村规划,实现城镇、乡村建设规划管理全覆盖,力争2020年城乡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16个乡镇建成和完善集中供热、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环卫设施、亮化绿化、避难场所、疏散场地、综合管线、市政道路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大临潭县数字化、信息化城镇管理建设项目投入力度,提高城乡设施服务功能。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1.75亿元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000套7万平方米;投入9亿元建成棚户区改造30万平方米;投入3亿元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全县城镇和农牧村住房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三)稳妥有序推动三大产业发展  

一是坚持转型发展,推动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省、州“365”、“168”现代农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六大重要支撑项目,推进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通过项目带动,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行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标准化”的发展目标,建立以牦牛藏羊为主的特色养殖和以藏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种植油菜6万亩以上,藏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5万亩;全县牛羊育肥户达到2万户,年出栏牛羊40万个羊单位。                         

二是坚持融合发展,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升级。按照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民族宗教旅游、红色文化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的产业定位,完善旅游营销、产品支撑、文化旅游融合、旅游标准化管理等体系,构建全县“三点一线、一体两翼”旅游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洮州卫城保护和开发,加快推进城关民族宗教、王旗磨沟遗址、九甸峡库区、古战牛头城遗址、术布鹿儿沟等自然人文景观开发。全面建成大冶力关景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新城3A级旅游景区、6个2A级以上旅游景区、13家星级酒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持发展800户左右农家乐,完善景区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旅游品牌竞争力。到2020年旅游接待人次达300万左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万人以上。  

三是坚持创新发展,壮大非公经济发展规模。认真落实各项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新建城关、新城、王旗3处活畜交易市场,依托合作社在城关、王旗、新城、店子和羊永5乡镇新建5处药材交易市场,在冶力关、城关各新建一处集住宿、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商贸中心。着力培育一批加工型、流通型和中介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提升改造传统加工业,通过“基地育肥→交易市场→专业市场→加工车间”模式,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主攻产品增值,努力形成多元化、系列化、专业化的畜产品加工体系。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中心、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进度,鼓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引导带动农村青年进行电商创业。到2020年实现“三有一能”目标,农牧民通过电子商务销售自产产品交易额年均增长30%以上。        

(四)坚持不懈筑牢三大保障体系  

一是筑牢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增进百姓福祉。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落实惠民政策,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妥善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各类社会救助标准,发挥好社会救助的托底救急作用。加快实施残疾人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和就业创业扶持工程,建设老年人综合福利服务中心、农牧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进修培训各类医疗人员700人次以上。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农牧村中小学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继续实施好农牧村幼儿园建设和全面改薄项目,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加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完成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等创业就业扶贫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面向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和跨地区就业,新增就业人数2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大力实施各类民生工程。在全力办好省州确定的民生实事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实施水、电、路、房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二是筑牢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临潭建设,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严防重大敏感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突发事件、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切实抓好公共安全,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统筹抓好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化物品、消防领域的安全工作。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生态文明建设和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交通、食品安全等方面开展文明礼仪、勤俭节约等活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大力倡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社会和谐等基本道德规范,强化诚信体系建设,提高诚信意识,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弘扬正风正气,激发奋进力量,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氛围。  

三是筑牢依法行政体系,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社会满意度。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州县反腐倡廉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两个责任”落实,规范廉洁从政行为,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坚决查处违纪行为。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法规,深化政务公开,加强监察和审计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2017年主要工作  

2017年是实现脱贫目标的攻坚之年,也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基础的关键之年。做好2017年的各项工作,对于顺利推进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至关重要。  

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州委、州政府的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1343”发展战略,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主攻脱贫攻坚难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临潭。  

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4%;其中,一、二、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3.94亿元、1.91亿元、14.16亿元,分别增长6.8%、8.9%、8.8%;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9188万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940万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8亿元,增长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2亿元,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971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29元,增长10.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摆脱贫困为目标,进一步抓住机遇聚焦发力。坚持以贫困村为主战场,推进“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1”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确保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州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全县28个贫困村脱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0.556万人,贫困面下降至5.3%。  

继续实施好“五个一批”。争取专项扶贫资金1.2亿元,整合其他各类资金4.2亿元,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及社会事业等方面,扶持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争取专项资金370万元,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增加收入。争取专项资金560万元,用于互助社增资扩面,缓解贫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难题。争取培训资金715万元,通过“雨露计划”等措施,提高劳动力技术技能,走上凭技术吃饭的路子。开工建设4个移民安置点,搬迁安置群众158户930人。实施教育扶贫计划,全年资助建档立卡户学前幼儿892人、高中生1227人、中职学生87人、贫困大学生1091人。在低保、救济、救助等方面对五保户、重度残疾人、因病因灾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给予政策兜底,保障基本生活。
    夯实贫困村发展基础。按照“五通八有”标准,整合投入各类项目资金,加大贫困村水、电、路、房、环境等方面的改造力度。改造10个重点贫困村10所学校校舍。通过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切实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夯实稳增长基础。大力实施项目拉动战略,集中力量抓项目、扩投入,以项目投入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谋划一批新项目。抢抓政策机遇,全力以赴争项目、争资金、争政策,精心做好项目策划、可研、包装和上报,争取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州规划盘子。谋划和储备生态文明小康村、农牧村危房改造、乡村舞台、石门河治理、洮河甘南州临潭段防洪治理、回民中学综合教学、第二人民医院住院部楼、冶力关景区基础设施、农牧村护村护田河堤、农牧村道路硬化等148个项目,概算总投资46.8亿元。
    实施一批重点项目。继续实施好临潭县东环路棚户区改造、新城棚户区改造一期小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城区集中供热二期工程、卓洛路道路改造、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利用设施、侯家寺院公共活动场所及附属设施等28个续建项目和G248线临潭段、生态文明小康村、农牧村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李家庄至李岐山至立新公路等50多个新建项目,预计完成投资27亿元。力争(陕西)凤县至合作临潭段高速公路开工建设。  

千方百计抓招商。打造服务环境,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西洽会、兰洽会等重要节会和临潭驻外商会等重要桥梁纽带,借助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主动走出去、诚恳请进来,力争新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7个,签约金额8亿元,当年开工4个、到位资金1亿元;续建项目15个,当年到位资金5亿元。  

(三)以优化结构为方向,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市场导向,提质增效一产,优化升级二产,发展壮大三产,推动经济在新常态下行稳致远。  

做强特色农牧业。藏中药材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创建藏中药材标准化示范田1万亩,规范扶持1-2家药材收购、加工、销售企业。建设青稞基地1万亩,扶持壮大以青稞、燕麦为主的农畜产品企业2-3家;推广种植蕨麻100亩,依托西正开农业开发公司种植高原夏菜2万亩。在全县公路沿线投入资金800万元种植观光油菜2万亩。以打造全省牛羊育肥大县为目标,加快培育分散经营和集中连片相结合的短期育肥产业带,逐步形成繁育、育肥、加工“三位一体”的畜牧业发展格局。投入1032万元建设高产优质饲草基地8700亩,补播改良草场2.8万亩,扶持壮大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和养殖专业合作社18个。  

壮大非公经济。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发展非公经济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非公经济加速发展的良好环境。运用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创新求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坚持走以项目带产业的路子,重点抓好农畜产品、藏中药材深加工项目的引进和建设,积极培育行业龙头,力争农畜产品深加工有新突破。抢抓“2016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机遇,把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抓好电商人才队伍培养、平台搭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工作,将电子商务打造成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繁荣文化旅游业。全面推进冶力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冶力关大景区创建工作,做好新城国家3A级、城关东明山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高标准编制《洮州卫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启动洮州卫城抢险加固和牛头城遗址维修保护项目,完成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举办好第十九届花儿大奖赛、第三届全民健身篮球运动会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切实做好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冶木峡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景区自驾车营地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及冶海游客服务中心、冶力关游客服务中心智能服务等项目的后续建设工作,开工建设冶力关镇至冶海景区、赤壁幽谷景区等5条景区公路。在城关、冶力关、八角、羊沙、古战、新城等旅游乡镇新扶持发展农家乐20户。力争年内接待游客234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  

(四)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进一步加快城乡建设进程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形象,统筹城乡,推进城镇化”的基本思路,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编制71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执法管理和效能监察,严格执行规划“四线”(即红线、绿线、紫线、蓝线)管理制度,深化户籍、土地、投融资等配套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力争在建项目全部按期竣工继续实施好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加强保障性住房后续管理,完善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档案定期严格复核保障对象对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严格按照“三线一边”和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原则,把生态文明小康村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有力抓手,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农村危房改造、传统村落保护建设相结合,使农牧村面貌有较大改变。  

(五)以绿色发展为理念,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坚持绿色发展,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  

优化生态环境。年增长森林面积800亩,森林覆盖率增长0.08%。按照“四定六无”要求,管护天然林33.8万亩,义务植树2500亩34万株、退耕还林1.5万亩、封山育林5000亩、补植补造1200亩、面山绿化2000亩。  

加强环境保护。始终坚守绿色、生态、环保、健康这条红线,严把项目审批、环评等关键环节,持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农作物秸秆及废旧农膜综合利用,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工艺,加大环境监管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整治,全面整治“八乱”现象,不断优化人居环境,把临潭打造成全域无垃圾示范区。  

(六)以保障民生为核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把教育卫生、创业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作为民生之本、发展之基。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认定工作,狠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2%以上。实施好全面改薄、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8所,创建县级示范幼儿园5所,新增入园学位1900个,实现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通过“国培计划”“一校一名师,一师一优课”活动,提高广大教师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  

完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公立医院改革“315”模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继续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二级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增强医疗卫生机构化解风险能力。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稳定生育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扩大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面,完成县妇幼保健站综合业务楼、冶力关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县疾控中心业务楼、长川乡卫生院业务用房及职工周转宿舍等项目。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城乡低保核查力度,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力推进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2.5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1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60人,就业技能培训1600人次,输转劳动力4.5万人以上,劳务收入6.7亿元。继续不遗余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  

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诚信环境。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提高基层组织的管理服务能力。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立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整治重点领域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确保群众安居乐业。扎实开展“七五”普法和“平安临潭”建设工作。依法打击非法用工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好外事侨务、防震减灾、统计、气象、残疾人和红十字会等工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进一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着力培育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  

加快推进各项改革。继续抓好农村产权改革等事项,着力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巩固政府部门(单位)权责清单成果。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行政效率。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PPP项目库,稳步提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积极推进创新创造。全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接产业需要,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中心等机构合作,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等人才工程,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八)以法治建设为根本,进一步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  

坚持主动作为。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强化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着力解决缺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坚持创新作为。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努力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坚决破除工作惯性,提高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依法作为。完善政府立法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继续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权责清单制度,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执法力量。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推广电子政务和网上办事。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支持监察、审计、财政、法制等部门开展监督。  

坚持廉洁作为。把党的纪律和规矩作为从政用权、修身律己的底线,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永远在路上的劲头加强作风建设,以过硬的作风调动干事创业积极性。  

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县委的领导下,团结全县各族人民,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争先的勇气、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附件: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