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小城迎巨变 奋楫扬帆谱新篇——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临潭县经济社会发展侧记 | ||||||||||||||||||||||||||||||
2024-02-07 发布: 点击数: | ||||||||||||||||||||||||||||||
|
||||||||||||||||||||||||||||||
高原小城迎巨变 奋楫扬帆谱新篇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临潭县经济社会发展侧记 历史,总会在不经意间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时间,总会在点滴之中记录下无比精彩的瞬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回首过往,这是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发展记忆,是一部囊括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壮丽史诗。 ——从筚路蓝缕到奋发建设,党的优势充分彰显 党建为笔,破题开局。75年来,一代又一代临潭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用心血和汗水将洮州这片古老的土地,浇灌成了一座产业富集、人文荟萃、和美幸福的“高原明珠”。曾经的临潭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临潭大地发生沧桑巨变,在历史的幽谷中久久回响。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硕果满枝,群众生活节节攀升……在临潭县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党旗始终在基层高高飘扬,党徽始终在一线熠熠生辉。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潭县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持续深化党的政治建设,把党建引领作为总引擎,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坚持不懈打基础、固根本,全县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强化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纳入逢会必修课,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求实、作风务实、工作踏实的氛围更加浓厚,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增强。扎实推进党建品牌创建,“花谷党建”“甜蜜党建”等党建品牌脱颖而出,临潭大地处处涌动着盎然生机。 同时,坚决落实从严管党治党责任,不断夯实党的执政根基,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合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交出了一份份优异成绩单,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临潭伟力”。 ——从一穷二白到快速发展,经济指数成倍增长 建国初期,临潭县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3年地区生产总值仅为467万元,常住人口7.8万人,财政收入仅为11.4万元,财政支出66万元。到197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1432万元,年均增长4.6%,常住人口11.5万人,年均增长1.6%,实现财政收入111万元,年均增长0.8%,财政支出486万元,年均增长7.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县经济快速发展,1992年经济总量突破5000万元,1995年突破1亿元大关,到2011年,全县经济总量达到11.67亿元,突破10亿元大关。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潭县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生态文明引领、绿色转型发展,坚持不懈做足“无中生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文章,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发展动能不断释放,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翻,从2012年12.1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73亿元,年均增长8.6%;财政收入从3669万元跃升到8115万元,年均增长8.3%。到2023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6亿元,比2021年增加净4.83亿元,年均增长2.4亿元以上。 ——从人背畜驮到“一日千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要致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交通对于身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临潭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提起临潭交通,在建国以前,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几乎所有物资都由木轮车、驮牛队承担运送。1953年开始对岷县公路进行了改造提升,1956年起陆续修建乡道,20世纪90年代,临潭境内才有干线公路1条,省道1条,县道1条,乡道4条。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临潭的交通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如今的临潭,国道、省道、县道、乡村道路,在温煦的阳光下犹如一条条银色的玉带,拥吻着整个乡村,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国省道为主干线,县乡道为主体,乡村道为基础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县域内有国道2条,省道4条,县道4条,乡道11条,村道113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横贯临潭境内的高速公路也即将建成通车,为人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临潭县还实现了建制村公路“村村通”,一条条硬化路、柏油路成了乡亲们的旅游路、产业路、致富路,彻底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日常出行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历史,幸福感、获得感前所未有。 交通条件的改善,只是临潭县完善基础设施的一个缩影。 建国初期,临潭的邮政事业主要业务以邮递信件为主,1952年成立临潭县邮政局,1953年成立新城邮电支局,1956年成立羊沙、王旗、羊永邮电所,1974年成立店子邮电所,1989年成立冶力关邮电支局,邮票成为承载人们交流互通的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讯设施建设加快推进,1990年农村投递共275个投递点,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骡驮。现如今,电网业务已走入千家万户,快递业务五花八门,随处可见的智能手机,遍地可及的5G网络,已成为连接群众购物、消费、娱乐、生活的天堑通途。 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随着电网通信、农田水利、饮水工程、城市建设、文化旅游等一大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全县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条件、“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等得到了全方位改善,城乡建设加快推进,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层层叠叠,掩映在橙黄红绿的树木之间,犹如一幅怎么也看不够的艺术品,让你深切体会到草原深处江淮人家的无限魅力。 ——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临潭百业待兴。 临潭县历届班子立下愚公志,步步为营、艰苦奋斗,依托资源、依靠科技,一张蓝图干到底,砥砺奋进谱新篇,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强劲势头。 建国初期,临潭县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28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万元,第三产业几乎空白。截至2023年底,临潭县预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7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4.34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受思想观念、地理条件等限制,新中国成立初期,临潭农业发展缓慢、结构单一,生产技术十分落后,农业生产完全靠天吃饭。 75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园、食用菌产业园、综合冷链物流等一大批现代农业产业类项目的落地建设,临潭农业也由分散经营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转变,逐步实现由以往的靠天吃饭到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平稳过渡,农业生产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特色产业优势日渐彰显。截至2023年底,全县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8万亩,中药材、高原夏菜、蚕豆、食用菌等标准化种植基地13.2万亩,连栋温室、设施大棚5万平方米、蔬菜保鲜库42座库容6.2万立方米。打造肉牛牦牛养殖专业村10个、养殖小区35个,肉羊养殖示范点8个,打造万只羊场3个,生猪繁育育肥基地3个,规模高效养殖占比达到60%以上。培育龙头企业9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57个,“五有合作社”占比达到71%。 工业类产业项目也遍地开花,皮鞋服装制造、光伏发电、水力发电、有机肥料等项目相继落地临潭,为支撑第二产业稳定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特别是随着投资15亿元的风机叶片夹芯材料制造项目的开工建设,开创了全州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先河。 甘肃最美是甘南,无限风光在临潭,这里随处可见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让人禁不住驻足流连,不负“诗和远方”。仅去年一年,临潭县就累计接待游客265.1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82亿元。 75年光阴如梭、岁月荏苒,临潭县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一十百千万”晋等升级等工程,全面提升了庙花山、池沟、庙沟、古战等文化旅游标杆村和全域旅游专业村品质,打造“八角花谷·十里画廊”和民宿产业集群,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旅游示范村、州级文化旅游标杆村和全域旅游专业村21个,建成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奇山秀水冶力关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即将迎来旅游发展“5A黄金时代”,全面释放发展红利。 ——从深度贫困到整县摘帽,乡村振兴全面起势 临潭长期以来都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深度贫困县。 75年来,临潭县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作为根本目的,不断改善民生,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逐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实现全面小康。195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元,到1978年达29元,2012年达到3260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潭县委、县政府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将5.136万人镶嵌在扶贫产业链条上,坚持系统推进、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合力攻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7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提前一年脱贫摘帽,打出了一套脱贫攻坚的“组合拳”。2020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17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 脱贫攻坚后的过渡期三年来,临潭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放在重要位置,立足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定位,聚力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着力抓好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和成果巩固,多措并举补短板,千方百计强弱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截至2023年底,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6850元,同比增长12.7%。 ——从满目荒凉到绿水青山,生态质量稳步提高 多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启动实施,临潭县生态建设逐步迈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轨道。 临潭县始终立足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功能定位,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从长远规划着手,从顶层设计入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保护和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2.07%,天然草原平均覆盖度达90.25%。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临潭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康养等产业,注重唱生态戏、打绿色牌,培育形成了特色林果、设施种养、精深加工等一批特色产业,开发出蜂蜜、沙棘、卧龙头、木耳、狼毒菌等一批优质农特产品,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共赢。 同时,临潭县也正在积极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凸显临潭绿色低碳发展优势,扎实推进风光电清洁能源综合利用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形成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积极探索农光互补、牧光互补、林光互补、旅光互补融合发展模式,以分布式、集中式光伏和风电能源为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乡生活供热、供需、供能。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75年来,临潭县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织密网、保基本、兜底线,努力使发展成果普惠群众,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县各族群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全县仅有1所初级中学,82所小学,共有学生1371人。一支粉笔、一块破黑板、几盏煤油灯,在简陋场所完成教学……这是75年前临潭教育的真实写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75年来,临潭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力提高办学条件,一座座现代化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1978年,全县小学在校学生15395人,初中在校学生5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73.4%,教职工786人。截至目前,全县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特教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190所,小学在校学生1.2万余人、初中在校学生5600余人。特别是高中教育,从1978年的271人增长到现在的2343人,教职工从原来的20人增长到现在的221人。多媒体黑板、投影仪、暖气等设施成为每间教室的标配,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了教学用房楼房化、学校布局特色化、校园环境园林化。 75年来,临潭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仅有的1所县医院、病床60张,到现在已建起了覆盖县、乡、村(社区)三级医疗机构166个,共开放病床554张,能够全面开展基本医疗、中医适宜技术、妇幼保健、疾病预防、公共卫生等医疗技术服务。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三所医疗机构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城乡居民参保率达到98%以上,并全面实现了“一站式”直接结算,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了优质快捷的医疗服务。 75年来,临潭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从建国初期由国家和单位对城镇职工提供劳保等一定福利,并由集体对农民实行少量保障到现如今“鳏寡孤独”由国家供养,机构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管理从粗放到精细。目前,全县已建成养老机构4个,集中供养特困老人34人。建成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65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了群众的养老需求。 ——从睦邻友好到“三石一锅”,民族团结和睦和顺 临潭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境内“三大宗教”并存,有着“三教同城年”的民族团结史。全县有汉、回、藏等15个民族,总人口16.1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38.66%。 75年来,全县各民族兄弟姐妹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守卫建设着这方热土。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传承600多年的“万人扯绳”活动,也成为临潭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具体体现。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建国以来我们党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一贯立场,是我们全部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5年来,临潭县始终坚守这一立场,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在临潭得到坚决贯彻执行。临潭县各族群众坚持平等相待、勠力团结互助、携手同舟共进,于风雨兼程中,走过平凡、历经不凡,共同谱写出一曲民族团结进步的凯歌。 近年来,临潭县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六个突出”为重点,着力实施“九大工程”、“十进”活动,并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命名省级示范单位9个、示范家庭4户,州级示范单位20个、示范家庭5户。同时,把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借助“两学一做”“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普法宣传”“党亲国好法大家乡美”“群众工作五个全覆盖”等活动,全方位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开创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75年来,临潭县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已成历史大势,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已勃然迸发,民族团结进步的事业正大踏步迈向崭新的康庄大道。 回首过往,临潭巨变的每一步都书写下奋斗; 展望未来,临潭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接续奋斗。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临潭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乘势启航、逐梦前行,绽放前所未有的光芒。(党元昌)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