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党建引领强根基 乡村振兴展新颜 | ||||||||||||||||||||||||||||||
2025-07-10 发布: 点击数: | ||||||||||||||||||||||||||||||
|
||||||||||||||||||||||||||||||
临潭:党建引领强根基 乡村振兴展新颜 临潭县以“农区”党建为抓手,锚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目标,全面激活组织体系效能。立足县域实际,从产业发展、移风易俗、基层治理三个维度深度发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新图景。 科技赋能产业旺,党建引领促增收。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临潭县借力科技特派团帮扶优势,聚焦湖羊养殖、中药材种植、蚕豆加工、食用菌培育、服装加工等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规模与附加值双提升。2025年上半年,科技特派团六个产业组累计引进新技术12项、推广适宜技术9项,开展技术培训6场次覆盖178人次,结对培育本地技术骨干11名,4名骨干充实到特派团队伍,为产业发展筑牢技术根基。在龙头企业带动下,产业效益持续释放。甘肃省铭鑫羊业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依托科技特派团及“刘建斌专家工作站”,重点推广湖羊杂交利用、母仔一体化管理及高效繁殖技术,2025年销售额预计突破700万元;甘南州海羚安全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探索“党建+生产”融合路径,12名生产一线党员技术骨干冲锋在前,职工宋淑兰荣获 2024年“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以先锋力量点燃企业发展引擎。 移风易俗树新风,文明滋养乡土情。针对农村“彩礼高、结婚贵”的痛点,临潭县打出婚俗改革“组合拳”。制定《临潭县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构建“党组织+红白理事会+网格员”治理体系,141个行政村全覆盖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俗改革纳入“必约内容”,明确6万元婚嫁彩礼“限高”标准,以制度刚性护航文明新风。创新宣传载体让新风入脑入心。组建“党员+志愿者+非遗传承人”宣讲团,吸纳省州8名“花儿”传承人和40余名民间艺人,创作《彩礼本是情和义》等原创曲目200余首,开展巡回演出300余场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理念。建立“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激励机制,将红白事简办、孝亲敬老等行为与积分奖励、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引导群众主动践行新风尚。党员示范引领成为关键推动力。店子镇戚旗村党支部书记杜学鸿嫁女时拒收高额彩礼,仅收象征性礼金,带动周边村庄彩礼大幅下降;全县党员、老干部及宗教教职人员主动担当,以实际行动成为移风易俗的“活教材”,让文明新风浸润乡土。 网格服务提质效,贴心为民暖人心。临潭县深化“入格联户全覆盖”机制,优化160个网格服务体系,推动15名派出所所长进入乡镇党委班子、40名民辅警融入村“两委”班子,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2起,解决群众困难1450个,办理实事2315件,开展政策宣讲932场次,通过300余次“村民说事”活动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在“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中,147支巾帼志愿服务队精准发力,为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和残疾人提供“爱心妈妈”照料、“四个一”护理等暖心服务,“福康工程”“福彩助残”等项目持续传递温情,让网格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临潭县以组织建设为“根”,以产业发展为“脉”,以文明新风为“魂”,以民生服务为“本”,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让乡村振兴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如今的临潭大地,产业引擎持续轰鸣,文明新风浸润万家,民生福祉节节攀升,正以昂扬姿态迈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征程,书写着新时代县域发展的精彩答卷。 供稿 县委组织部 来源:临潭发布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