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潭:小党参“串”起乡村振兴致富链 | ||||||||||||||||||||||||||||||
| 2025-11-06 发布: 点击数: | ||||||||||||||||||||||||||||||
|
||||||||||||||||||||||||||||||
|
临潭:小党参“串”起乡村振兴致富链 近年来,临潭县深挖本地生态与资源优势,将中药材产业列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通过科学布局产业规划、精准落实扶持政策、下沉开展技术指导,推动中药材种植从“零散分布”向“规模集聚、标准生产、全链发展”转型,蹚出一条特色产业赋能民生的增收新路。
凭借得天独厚的土壤质地与光照优势,临潭县城关镇成了临潭县党参生长的“黄金产区”之一。眼下正值党参采收旺季,走进城关镇教场村党参种植基地,药香弥漫田间。大型药材采收机正在隆隆地有序作业,经深耕、晃筛后,党参破土而出,工人们一字排开,紧随机器捡拾药材,并将成捆药材简单处理后装袋压实。阳光下,一根根饱满壮实、色泽鲜亮的党参整齐堆放,既凝结着农户一年的汗水,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党参种植大户 贾双喜:今年我流转了50多亩土地,自己的10多亩,全部60多亩,一亩地收入(产量)500多斤不到600斤,全部下来卖27万元至28万元,还是比较好着呢。 中药材产业不仅让种植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搭建起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的增收平台。在临潭县城关镇教场村的采收现场,务工群众杨金花正快速清理党参根部的泥土,再将清理干净的党参码放成垛,动作麻利又娴熟,脸上满是忙碌的喜悦。
务工群众 杨金花:这会儿是挖药季节,我们在这儿务工,一天220元左右,给家里增加点收入。
临潭县城关镇教场村产业兴旺的背后,离不开城关镇政府的精准施策与鼎力扶持。近年来,城关镇立足辖区气候、土壤等自然禀赋,将中药材种植确定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通过整合涉农资源、对接技术专家、搭建服务平台,为药农提供从选种、种植到管护的全流程技术指导,及时解决种植过程中的各类难题。截至目前,城关镇已建成当归种植基地6个,面积550亩;党参种植基地13个,面积1828亩;黄芪种植基地3个,面积200亩。如今,一片片中药材种植基地不仅成为田间地头的“风景线”,更化作群众手中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临潭县城关镇副镇长 房哲:2025年城关镇教场村充分利用自身自然资源,锚定中药材产业,将中药材种植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今年教场村通过土地流转、大户带动的模式,种植党参600余亩。土地流转既激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大幅提升土地产出效率,又为群众搭建了“家门口”的就业平台,实现增收与生活便利的双重提升。同时,也实现了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和机械化。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耕中药材产业,加强技术服务,继续加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全力打造中药材大镇,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来源:临潭发布 |
||||||||||||||||||||||||||||||
|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