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临潭县委办公室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潭县进一步提升冶力关5A质效、实现临潭文旅产业新突破工作方案》的通知 |
2025-02-24 发布: 点击数:16 |
中共临潭县委办公室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临潭县进一步提升冶力关5A质效、实现临潭文旅产业新突破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县委各部门,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省州驻临各单位: 现将《临潭县进一步提升冶力关5A质效、实现临潭文旅产业新突破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职责,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中共临潭县委办公室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2月24日 临潭县进一步提升冶力关5A质效、实现文旅产业新突破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州委书记何谋保在参加临潭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对标全面打造新时代“五个甘南”要求,突出“六个聚焦”,实施“六大行动”,落实县委“1335”发展战略,做到“五个必须”,进一步提升冶力关5A质效、实现文旅产业新突破,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巩固冶力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成果,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创新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力,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积极融入全州8条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临潭全域全季精品旅游线路,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切实让临潭文化旅游业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以冶力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引领,全面提升临潭县文旅产业综合竞争力。到2025年末,实现旅游人数突破300万人次,旅游综合花费突破20亿元,人均消费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0%。到2027年,成功打造成为文旅深度融合、产业协同高效、服务品质一流、品牌知名度高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推动临潭县成为甘南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标杆。 二、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州委书记何谋保参加临潭县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的六大重点工作,以全州“文旅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年”为牵引,以冶力关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文化赋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项目为支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整区域、高品质建设冶力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县文旅局联合自然资源局、冶力关镇,冶力关景区管理中心,委托国内知名旅游规划机构,对冶力关景区进行全方位的资源评估和市场调研。编制完成冶力关旅游区整区域开发规划,确定上峡下峡的功能定位,开发徒步探险路线、森林露营地,滨水休闲漂流,观光廊道等项目,规划完善景区内的交通环线、游客服务设施布局等。由县政府牵头加强与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办公室沟通协商,达成对森林公园合作运营模式,同步改善森林公园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条件。积极争取项目推进亲昵沟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实施游客中心、停车场、智慧旅游、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等提升工程,实现冶力关旅游区带动周边景区扩容提质。自然资源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及时对接,将冶木上峡、下峡和板夹沟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中调整出来,逐步纳入到冶力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范围内。二是加快推进旅游交通建设。按照5A级旅游景区通高速、4A级旅游景区通2级及以上公路等标准的目标。成立旅游景区道路工作专班,全力推进S49康乐至迭部高速公路(康乐至冶力关至新城段)旅游道路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推进卓碌路连接线、古术路等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实现古战国家3A级旅游景区、术布桃花岛康养旅游基地通3级及以上公路。三是全力完善配套设施。县委统战部以促进“民族团结和三交”在冶力关景区的深入发展,在冶力关广场安装户外大屏,以展示民族团结、优秀民族文化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场景,增强游客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推动民族文化传播与交流,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同时,大屏还将提供信息发布和旅游导览服务,提升景区智能化水平,丰富游客体验,助力景区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县文旅局联合商务、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对景区开发、餐饮接待、文创产品开发、高端民宿建设、旅游景区经营服务等领域进行全面调研,掌握领域内短板和不足,针对性提出整改措施。县投资与合作交流局牵头制定详细的文旅招商计划,通过举办项目推介会、参加全国性文旅招商展会、开展线上招商路演等方式,积极与国内大型文旅企业洽谈合作。重点对景区游乐项目、温泉酒店建设项目、民宿运营管理进行招商,争取年内2个项目落地并启动建设。盘活现有高端民宿资源(如:关雎、关驿、青藏之窗·冶力之舟等),提升民宿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菜品质量,实现民宿可持续化发展。由发改部门积极向上衔接,力争申请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3000万元以上,用于冶力关旅游区及周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亲昵沟旅游基础设施等。申请专项债券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等,实施冶力关5A级旅游景区综合提升工程,改造关街片区、葸家庄片区,新建旅游集散中心、葸家庄特色水街、民俗文化博物馆,在冶海片区新建双轨滑车、索道,在冶力关森林公园片区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景观游步道、公共卫生间等。加强对洮州卫城项目保护与开发力度,尽快开展野外文物调查、可研报告、文物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编制等前置性手续。县文旅部门积极协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尽快出具磨沟遗址考古报告,邀请专业机构进行野外文物调查,申请国家文物局批准文物保护规划批复立项,为后续争取基础设施坚持奠定基础。四是大力发展智慧旅游。不断完善冶力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功能,发挥运营好旅游调度、旅游监测、大数据分析等智慧功能,开发完善云展览、云娱乐、线上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加快实施古战、八角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文旅网络宣传推广,着力提升新媒体矩阵运营水平,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开辟文旅产业发展新赛道。为促进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在全民健身中心、冶力关体育馆打造综合性、多功能、智慧化体育旅游场馆。 责任领导:敏俊、白滔、杨树忠、敏政、闫海燕、殷志贤 责任单位:统战部、冶力关镇、八角镇、王旗镇、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局、县工信局、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投资与合作交流局、县冶力关景区管理中心、关曦公司。 (二)以产品为卖点,精心打造旅游消费业态。发挥文旅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大、产业链长的优势,加快“文旅+”、“+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推动要素融合。由县商务局牵头,冶力关镇、文旅局、市场监管局、景区管理中心等部门配合,开展消费新场景的规划设计及打造。合理布局美食街区、特色购物街、休闲娱乐区的功能定位。打造美食街区,打造美食品牌;打造特色购物街,集中展示和销售文创产品、土特产;规划建设休闲娱乐区,设置酒吧、茶馆、咖啡馆、休闲为一体的酒吧一条街,及时推广街区品牌、并纳入旅游线路,丰富旅游业态。并通过举办美食节、购物节、休闲文化节等活动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新消费场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游客消费。二是拓展全域全季品牌。以冶力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中心,积极探索发展高空索道、低空飞行、亲子研学等新业态,辐射带动全县全域全季旅游,让“吃住行游购娱”成为游客在临潭打卡的“网红套餐”。打造“探春、避暑、秋收、冬雪”四季之旅品牌,加快构建全域全季旅游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在夏秋季推出临潭县精致一日游、惬意二日游、纵情三日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推出节庆之旅、避暑之旅、生态观光之旅、赏秋之旅等特色旅游产品。在冬春季节推出冰雪娱乐之旅、摄影创作之旅、非遗民俗文化之旅、踏青美食之旅等冬春旅游线路和冰雪节、冰雪冬令营、冬季冰雕展、雪地运动、亲子冰雪嘉年华、雪地篝火等特色冬季旅游产品,使我县四季旅游产品多点开花,不断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体验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三是打破“门票经济”,催生“二次消费”。由县发改局牵头与景区管理中心配合,对景区旅游企业、马队、农家乐、宾馆饭店等旅游经营企业根据服务质量、设施水平、资源特色等因素,分品质分档次进行定价。景区管理中心积极推出涵盖门票及其他旅游项目的家庭套票、学生优惠票、年卡等多样化的票务套餐,增加门票以外的其他旅游项目在旅游综合花费中的占比。由文旅局牵头开发设计并销售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如:手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非遗产品、由常小冶、洮小娘等吉祥物衍生的挂件、摆饰、雕刻、创作等一系列文创产品等)。统筹全县文旅产品,打造统一的品牌形象,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旅游重点乡镇或景区定期举办购物节或旅游促销活动,开发景区内及周边的二消产品,结合农家乐、宾馆饭店、旅游企业晋等升级,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游客购买,增加“二次消费”。县文旅局联合市场监管局等执法部门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建立奖惩机制,进行信用体系评价,定期检查定价执行情况,确保定价合理、透明。鼓励企业开发文创产品、特色餐饮、民俗体验等增值服务,对开发优质增值服务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 责任领导:殷志贤 责任单位:冶力关镇、八角镇、古战镇、流顺镇、新城镇、术布乡等乡镇,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冶力关景区管理中心、关曦公司。 (三)以节会为载体,充分发挥引流集聚效应。根据临潭县贯彻落实全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议精神的工作要求,坚持“文化进景区”和“景区秀文化”双向发力,将生态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植入到旅游空间。一是启动景区驻场演出。冶力关景区管理中心整合聚集我县优质演艺资源,包括文艺院团、民间艺人等,优化艺术团演职人员整体素质,提升冶力关艺术团演出团队水平。邀请知名导演和编剧,结合临潭县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进行驻场实景演出节目编排和排练。在旅游旺季到来前启动常态化演出,积极对接州内外文艺院团率先在冶力关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内启动常态化轮流演出。二是办好地方特色赛事活动。由文旅局牵头,结合我县实际,以突出特色原则,策划年度内县域内文化旅游活动,并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流程、场地布置、安全保障等详细内容,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度有赛事。积极申请举办临潭县“万人扯绳”、临潭(冶力关)半程马拉松赛、冶力关露营大会、端午节“龙神赛会”(洮州民俗文化旅游节)、“冶力关杯”摄影大奖赛、“冶力关杯”山地自行车挑战赛、“冶力关杯”中国国际拔河公开赛暨青藏高原大象押架拔河赛、甘肃省青少年拔河运动会、围棋象棋藏棋比赛、洮州花儿大奖赛和中国百名作家走进临潭采风等一系列活动赛事,统筹推进赛事报备、场地改造、商业运作、宣传发布等工作。加强与央媒、国内和省州主流媒体的合作,拓展宣传报道形式,通过举办赛事活动,不断扩大临潭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传承民俗文化活动。县文旅部门启动“万人扯绳”活动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文化专家、学者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内涵,结合传统节日和季节特点,制定全年民俗文化活动计划,按照活动计划,每月举办特色民俗活动。非遗传承人进驻商业街,展示洮绣、剪纸等非遗技艺及成果,增加沉浸式体验服务项目;举办红色文化旅游节,开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重走红军路等活动;举办民俗文化节,展示民俗歌舞、传统手工艺等。四是开展群众文艺活动。县文旅部门积极培育一批群众文艺展演代表作,建设民间文艺旅游展演基地,广泛开展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戏曲表演、文化下乡等文化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挖掘民间文化素材,编排秦腔演唱、歌舞表演、“花儿”演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在各乡镇文化广场、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等地开展文艺演出活动。建立群众文艺活动反馈机制,根据群众需求和反馈,调整演出内容和形式,营造全民参与的文化氛围。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在戏剧、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等领域积极创作一批临潭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结合的文化精品剧(节)目,并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创编与临潭文化气质相协调的沉浸式情景演艺剧目。办好全县民俗展演和村晚文化系列活动,达到“拉长旺季、做热淡季、实现全域全季”的效果。 责任领导:杨俏君、殷志贤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冶力关镇、八角镇、新城镇等乡镇,县文旅局、县融媒体中心、县冶力关景区管理中心、关曦公司。 (四)以服务为保障,全面优化旅游市场环境。一是牢固树立游客至上理念。县文旅局联合公安、交通、卫健、景区管理中心等部门制定旅游旺季游客分流、停车位设置、医疗救助等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急处置流程。在冶力关旅游景区进一步强化游客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人员旅游咨询、医疗救助、失物招领等服务水平。组织景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到国内知名5A级景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邀请旅游专家到临潭县开展讲座和培训,针对旅游景区管理中心、关曦公司经营管理服务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定期对景区从业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提高服务质量。县人社局牵头,农业农村局、县职业技术学校定期组织旅游景区内外部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人员培训工作,每月开展烹饪厨艺、服务技能提升和服务意识教育培训班,提升服务水平。由冶力关镇指导冶力关农家乐协会正常运转,发挥好行业自律作用,强化对农家乐的经营管理,指导研发本土特色菜品,并对所有农家乐、民宿、酒店进行提档升级和进行星级推荐,由县文旅局对农家乐进行星级评定。按照评定的标准,对餐饮住宿按照标准进行分类定价,并建立奖惩机制,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景区及周边餐饮、住宿服务质量。二是加强行业监管。由县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文旅、公安、冶力关镇等部门乡镇建立旅游市场联合监管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监管工作流程和标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定期对农家乐、宾馆饭店、景区旅游企业进行督查检查,坚决防止欺客宰客现象发生。加强对旅游景区及周边的巡查,每周至少开展一次联合巡查。严厉打击乱搭乱建、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等行为。建立游客投诉处理机制,设立投诉热线和线上投诉平台,确保投诉处理率达到100%,游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惩戒,依法依规进行处罚,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努力为游客营造一个暖心、安全的旅游环境。三是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由县应急管理局牵头,联合文旅、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制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方案,明确排查重点和整治标准,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对大型文旅活动、高风险旅游项目等进行安全检查,建立隐患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期限。加强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责任领导:白 滔、窦大斌、杨树忠、敏政、殷志贤 责任单位:冶力关镇、八角镇、县公安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文旅局、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冶力关景区管理中心、县职业技术学校、关曦公司。 (五)以富民为目的,不断拓展群众增收渠道。一是要让群众全方位参与文旅经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县文旅局联合人社局、农业农村、商务、妇联等部门,开展农家乐民宿、传统手艺、文化创意等从业技能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培训计划并举办文创产品开发、手工技艺等提升培训班。县商务局牵头建立临潭县旅游商品销售平台,为群众提供销售渠道、包装设计、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支持,鼓励群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农副产品、旅游商品,增加群众收入。二是要让群众全链条分享文旅红利,确保群众广泛受益。由县文旅局牵头,联合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健全“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旅游增收模式。明确景区、能人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制定旅游合作社规范和标准,通过衔接资金,扶持壮大旅游合作社发展。鼓励景区与周边村庄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吸纳村民就业、采购农产品等方式带动村民增收。引导能人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乡村旅游。通过餐饮服务、定点采购、输送客源以及销售土特产等方式,让群众融入文旅产业链,增加收入。三是要让群众全要素获得文旅收益,丰富群众增收途径。在旅游景区建设和运营中,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参与景点运营、文化展示、纪念品销售等获取收益。在旅游项目建设等方面,优先吸纳本地居民参与景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带动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绿色致富路。 责任领导:白 滔、殷志贤 责任单位:冶力关镇、八角镇等乡镇,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冶力关景区管理中心、关曦公司。 (六)以宣传为手段,加大营销推介力度。用心用力做好宣传推介,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宣传营销体系。一是研究市场动态,分析客源分布。通过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客源分布、游客需求及消费倾向。利用社交媒体监测工具和旅游预订平台数据,实时跟踪市场动态。根据游客画像,明确目标受众,并设计个性化广告内容。对年轻旅行者侧重社交媒体推广,家庭旅行者通过亲子游平台宣传,结合社交媒体广告、户外广告等多种渠道进行广告投放,形成全方位宣传。二是整合宣传资源,全面推广宣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宣传方式,组织参加“兰洽会”等国内旅交会,赴北京、西安、成都、天津、重庆、长三角等地一二三级客源市场开展临潭文化旅游资源专场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拓宽旅游客源市场。邀请中国作协作家到冶力关进行采风活动。邀请国内自驾游团队来冶力关开展自驾游活动。邀请国内知名旅行达人、摄影家来冶力关采风。积极动融入大九寨、沿黄省(区)、洮河流域等旅游联盟的结对互游。编印文化旅游画册、折页等系列宣传资料,推进文化旅游宣传品进景区、进民宿酒店、进机场车站。强化常规媒体宣传广告投放力度。在电视、报刊、杂志、机场、火车站、高铁站、户外LED屏投放临潭文化旅游宣传广告,提升临潭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创新营销方式,宣传优质文旅资源。深入开展网络宣传推广,利用新媒体平台(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公众号、小红书)开展媒体营销、活动营销、热点营销、渠道营销和商品营销。策划热点话题,如“探秘临潭非遗文化”“打卡冶力关最美秋景”等,积极发挥新媒体宣传作用,着力提升我县新媒体矩阵运营水平。加强一二三级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积极对接签约客源地旅游协会、旅行社、自驾俱乐部,制定引客入临奖励机制。精心打造一首能唱红临潭的歌曲、一部能引爆临潭的视频,加强与国内知名旅游网红、博主的合作,探索培育本土文旅讲解员和网络达人,招募临潭文旅推介官。争取培育2—3名本土网红,唱火一首歌,带火一方游,并利用新媒体加强线上线下旅游宣传营销,建立旅游宣传矩阵,宣传临潭文旅资源,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责任领导:杨俏君、殷志贤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县冶力关景区管理中心、县融媒体中心、关曦公司。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各相关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临潭县进一步提升冶力关5A质效、实现文旅产业新突破工作专班。县财政每年预算列支旅游发展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保障旅游规划、旅游宣传培训、项目争取等。统筹协调各部门、各乡镇的工作,并定期对各部门、各乡镇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相关部门、乡镇要按照职责分工,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定期向工作专班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工作专班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各部门、乡镇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 (三)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各相关部门、乡镇安排专职人员每月向向工作专班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专班定期检查各部门、各乡镇的工作进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针对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每月组织召开调度会议,会上听取汇报,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临潭县进一步提升冶力关5A质效、实现文旅产业新突破工作专班 为进一步提升临潭县冶力关5A质效、实现文旅产业新突破,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临潭县进一步提升冶力关5A质效、实现文旅产业新突破工作专班,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张 亮 县委书记 宋国全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 组 长:梅虎林 县委副书记 卓玛贡保 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敏 俊 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 张忠良 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 张 磊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赵应加 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 杨俏君 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白 滔 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 杨建平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张伟伟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李玉芳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窦大斌 县政府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杨树忠 县政府副县长 敏 政 县政府副县长 闫海燕 县政府副县长 殷志贤 县政府副县长 高丽珍 县政协副主席 薛 兴 洮州会议纪念馆馆长 成 员:党元昌 县委办公室主任 金辉俊 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彭绍刚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李 霞 县政协办公室主任 王 麒 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 涛 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马立民 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康广平 县委政法委副书记 杨志俭 城关镇党委书记 张继祖 新城镇党委书记 牟文渊 冶力关镇党委书记 朱斌懿 王旗镇党委书记 李雅萍 古战镇党委书记 唐晓威 八角镇党委书记 马 强 流顺镇党委书记 郑国祺 术布乡党委书记 贾学礼 县发改局局长 杨荣平 县科技局局长 吴 怀 县财政局局长 姜春秀 县人社局局长 李海荣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马 涛 县住建局局长 石 磊 县交通局局长 张志良 县水务局局长 李金钟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刘宏伟 县商务局局长 王 玲 县文旅局局长 闫清平 县卫健局局长 陈黎明 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胡憬新 县审计局局长 丁国瑞 县市场监管局局长 张建平 县投资与合作交流局局长 王 辉 县运管局局长 夏永清 州生态环境局临潭分局局长 杨俊胜 县公安局副局长 敏希胜 城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陈惠莲 新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魏志鹏 冶力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马正强 王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丁玉龙 古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杨生才 八角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李金元 术布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李安平 县冶力关景区管理中心主任 丁 彪 县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牛 蕊 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赵林贵 县职中校长 李 凡 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高 云 县中医院院长 张 宏 县疾控中心主任 住国平 县气象局局长 酒晓辉 县消防救援大队队长 陶智全 县电力公司经理 张永泰 县移动公司经理 兰志鸿 县电信公司经理 朱文林 县联通公司经理 临潭县进一步提升冶力关5A质效、实现文旅产业新突破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旅局,殷志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党元昌、彭绍刚、王玲、李安平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工作人员从相关部门单位抽调,王玲同志负责日常工作事务。
|
附件【5a质效方案政策解读(1)(1).doc】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