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魅力临潭  >  文化临潭  >  走读洮州  >  正文

【魅力临潭】洮州卫城:青藏边地多元文化遗存(一)

2021-04-20 17:17:41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洮州卫城:青藏边地多元文化遗存

才旺瑙乳

在今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的新城镇,有一座古老的城垣,其建筑在四山环绕之中。城北有大石山(也叫朵山)、三角石山、凤凰山等,城西南有烟墩山,东南是仁寿山、俗称墩坡山,东南是紫螃山(俗称雷祖山)、丁家山,正南是红桦山,它们都是西倾山中的支余脉。城体依山而筑,东北高而西南低;南门河自西向东绕城而过。城墙周长有4000多米。有雉堞2050个。东、南、西三面墙体笔直,东北、北、西北沿山脊而筑,蜿蜒于东陇山数座山峰上。各峰头尚有数座烽火墩台遗迹。全城气势雄伟,犹如巨龙盘绕。

这就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卫城----洮州卫城。

2006年5月31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在现属新城镇的洮州卫城举行了“洮州民俗文化节”。当记者穿越著名的莲花山、冶力关,到达新城镇的时候,湛蓝天空下的这个小镇上人头攒动,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洮州卫城的端午节迎神赛会

和临潭县委宣传部取得联系后,记者便走进了沸腾欢庆的人群之中。

洮州卫城的端午节迎神赛会,共分3天进行。主要活动地点在卫城内的隍庙,除在隍庙内及周围由各地民歌手不分昼夜赛唱“花儿”和戏台唱戏助兴外,主要活动就是赛神。第一天叫“跑佛爷”,洮岷民间“神”“佛”不分,概念模糊,统称“佛爷”。各路龙神于当天陆续来到城郊,由各自的“接迎会”接待,并举行“献羊”仪式,下午集中到东门月城内,经县长或商会首脑举行“降香”仪式后,各自抬起神轿竞跑,以最先跑到终点----隍庙大殿入座为胜。第二天叫“踩街”,各路龙神张起自己的全副銮驾、仪仗,包括四面开道锣、有些只有两面,四至八对三角形火焰牙边青黄龙彩旗,一对两米来长的大铜号,一对唢呐。轿前为各庙会会首、提领等老年人执香,轿后为“万民伞盖”和有神衔的大毒旗衔幡,按座次先后下庙到前后两街缓慢游行。各街居民商户店铺在神轿经过时鸣炮焚香以供奉欢迎,然后返回隍庙登殿重新入座。第三天叫“上山”,于拂晓时候,各龙神由舆夫肩之,到城西北大石山即朵山禳雹祛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中午陆续下山,到西门外岔路口“扭佛爷”,下午返回隍庙,黄昏时下庙,由原路返回。至此,完成龙神赛会的全部过程。

事后,记者拜访了新城镇文管会副主任、《洮州史丛》主编陈建中先生。据他介绍,一年一度的洮州卫城端午节迎神赛会传统民俗活动,大概始于15世纪中叶,迄今约有500年的历史。开始时,居住在卫城附近的先民们,把他们所崇敬和供奉的“龙神”偶像,于端午节集中抬到新城隍庙,供大家瞻仰、祭祀。随之各地竞相效仿,就形成了全洮州的十八位“龙神”风云际会新城,端午节迎神赛会的民俗也就逐步形成。这些“龙神”分别立庙享祀于洮州各地。

这些“龙神”都是谁?怎么成了“神”呢?陈先生介绍说,根据当地民间传说和有关史书记载,他(她)们原是明初开国将领和军官眷属,如开国大将军、中山王徐达,副大将军、开平王常遇春,歧阳王李文忠,明太祖的高皇后马秀英,营国公郭山甫的女儿,巩昌侯郭兴,武定侯后追封营国公郭英的妹妹、明太祖封为宁妃的郭氏等。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八月,朱元璋从统一全国的战略需要出发,表彰和激励有功将士,钦定功臣位次,敇命在江宁府东北的鸡笼山建立功臣庙,供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21人,“死者肖像祀之,生者虚位以待”。在全国统一后,明太祖朱元璋曾将开国功臣都封为“神”,敕令全国各地立庙祭祀。他(她)们即是明初开国功臣及其亲属而被当朝封为“神”。

陈建中老先生说,端午节赛神会能延续500多年而不衰,不能看成是一个迷信活动。应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从根上寻找这一传统民俗活动的背景。“我认为,这个活动说明有缅怀祖先们艰苦创业,不忘历史,藉以激励后代形成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含义。”

来源:临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