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魅力临潭  >  文化临潭  >  走读洮州  >  正文

洮州花儿话临潭万人扯绳(二)

2025-03-10 16:41:10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一根绳,一座城,一群人,一条心

——洮州花儿话临潭万人扯绳

作者 武锐

1镰刀割了黄勒刺,我就给你说实际;

牵钩就是拔河呢,鲁班爷爷发明的;

浑身力量出完呢,锻炼身体不容易。

【注】:黄勒刺,洮州方言,指黄柏或黄檗,有刺。

【编者按】:牵钩,据说是鲁班发明的。

2原搭回话原来了,镰刀割了黄勒刺;

到底啊么拔河呢,我就给你说详细;

用的一根长绳子,再拴好多尕绳呢;

好比一个蚰蜒蛆,人就跟上扯蹄子。

【注】:啊么,洮州方言读amu,疑问词,怎样的意思。 蛆,洮州方言中对一切昆虫的统称。

【编者按】:临潭万人扯绳最初大绳系小绳,比较接近原始牵钩状态,这里的蹄子指以蚰蜒的足比喻小麻绳。

3鸡蛋打着油碗里,四面人合水淹呢;

扯绳热闹零干呢,军营传着民间呢;

扯着正月寒天呢,一辈一辈流传呢。

【注】:合,洮州方言,好像的意思。 零干,洮州方言,程度副词,非常的意思。

【编者按】:临潭万人扯绳从最初的军营操演开始,流传至民间,逐渐演变为元宵节万人扯绳。

4出起大门入山林,斧头要剁灯杆呢;

扯绳我也没见着,就再问个根源呢;

城里啊里立站呢,输赢啊么裁判呢。

【注】:啊里?洮州方言读ani,疑问不定代词,哪里的意思。 啊么,洮州方言读amu,疑问不定代词,怎么、怎样的意思。

【编者按】:临潭万人扯绳究竟与普通拔河有什么不同,所以花儿才有此设问。

5跟你话上可来了,斧头要剁灯杆呢;

城里没处立站呢,远时不太方便呢;

西门外的河滩呢,西门当成界限呢;

上下街的各站呢,扯过西门才算呢。

【注】:可,洮州方言,又的意思。

【编者按】:据《洮州厅志》记载,最初的扯绳地点在西门外的河滩,以西门为界,当时村落相对稀少,城外河滩比较开阔,是扯绳的最佳地选。

6十冬腊月腌咸菜,洋莄就把酸菜榨;

扯绳人数限制吖,扯绳地方宽着啦;

赢了奖品颁着啦,奖品到底颁的啥。

【注】:洋莄‌是一种根茎类蔬菜,其根呈纺锤形,可腌制后食用,过去在食物匮乏的年代,洋莄常被用来腌制咸菜或制作酸菜,增加了饮食的多样性和风味。洋莄的种植在过去较为普遍,随着时代变迁,种植逐渐减少,现已不常见。

【编者按】:临潭万人扯绳可以说是唯一没有奖品但却民众积极参与的拔河比赛。

7原搭回话原来了,手拿斧头剁灯杆;

西门一条平分线,奥把全县停分半;

上片区的上街站,下片区的下街串;

奥把人数也没限,谁家扯赢谁家算。

【注】:奥,洮州方言,远指代词,那的意思。

【编者按】:临潭万人扯绳以旧城(今临潭县城)西门为界,把洮州地域(主要包括今临潭、卓尼两县,还有部分岷县、康乐、合作、碌曲县的地方)分为南北两片,南片在下街,北片在上街。

8西门口的铁匠铺,铁匠打了马叉子;

这是老人传下的,要是谁家赢下呢;

庄稼长着爬下呢,生意越做越大呢;

牛羊双羔还下呢,人养龙凤娃娃呢。

【注】:马叉子,洮州方言,读macazi。就是马嚼子‌,是连接缰绳上套在马嘴里的金属部分,用于控制马匹的活动。骑手通过拉缰绳来控制马匹的行进速度或者让马停步。‌

【编者按】:据说扯绳上街和下街那一方扯赢,则那一方风调雨顺,诸事顺利。当然民众的积极参与并非就是为了诸事顺利而来,而是亲临现场目睹扯绳盛况,而在现场看盛况之下,激动之情油然而生,本能的参与扯绳活动。

9三天十五三天年,正月十五挂红灯;

以前扯绳是麻绳,大绳上面拴尕绳;

尕绳多着数不清,好比一个大蜈蚣。

【注】:是,洮州方言读si。 着,洮州方言读zhi。

【编者按】:据《洮州厅志》记载,最初扯绳用绳是粗大的绳子上系上数不清的小绳子,状如巨大的蜈蚣或蚰蜒。

10木匠解匠一联锯,木匠做了股子门;

社会稳定进了城,生活好着多了人;

再就麻绳扯不成,麻绳换成钢丝绳。

【注】:解匠,洮州方言,指专门将木头锯成木板的匠人。

【编者按】:随着扯绳参与人数的增多,麻绳逐渐改成钢丝绳,最后演变成现在碗口粗的钢丝绳,上面缠绕麻绳,一来避免细钢丝扎手,二来减少冬天钢丝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