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魅力临潭  >  走进临潭  >  自然地理  >  正文

因地制宜的种植业

2021-05-20 00:00:00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临潭是甘肃省高海拔农业县,全县经济以农业为主。2006年,全县有总土地面积216058.7亩,其中农用地2083094.4亩,占土地面积的96%,全县耕地面积329211.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5%。全县总播种面积26.7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45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1.38万亩,种药材种植面积5.2万亩。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压粮扩经,压劣扩优,发展高原避害农业”的思路,以中药材、洋芋、油料、豆类基地建设为重点,扩大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加快建设高效特色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取得实效,农作物稳中有增,特别是油料作物总产量达到483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结合县境内山大沟深,高差悬殊的地理特点,又根据自然和气候诸因素将全县划分为4个种植业区:

西部高寒阴湿青稞、豌豆、油菜区 该区位于临潭县的西部地区,包括城关、术布、古战、长川、羊永、卓洛等6个乡(镇),全区耕地面积103488.2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38.5%。农田大多分布在2640-2900米之间,少量分布在2900米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3.2℃,作物生长期130天左右,无霜期平均65天,年平均降水量400-550mm,4-9月份,降水量约540mm。在一般年份,天然降水能够满足作物的需要。本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和饲草为辅。在粮食作物中以耐寒作物青稞为主,播种面积占1/3以上,占全县青稞总播面积的40.4%。本区最适宜的作物是豌豆,豌豆种植面积占全县种植面积的70%左右,总产占全县豌豆总产的60%左右。其它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区),黄燕麦(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区)和洋芋。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胡麻为辅。油菜种植面积占全县种植面积的40%左右,总产约占35%左右,油菜种植比例和面积均高于其它种植区。其它作物为饲草(青燕麦)和少量的蔬菜。

中部冷凉半湿润青稞、小麦、蚕豆、油菜区 该区位于临潭县中部地区,包括流顺、新城、店子、三岔4个乡和洮滨乡的马旦沟、王旗乡的大沟门、立新,石门乡的大河桥,羊沙乡的大草滩等5个行政村。全区耕地面积97767.01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36.4%。全区的农业用地多分布于海拔2550至2900米的河谷地区和低山区,沟谷川地自西向东面积逐渐减少,海拔逐渐降低,山高坡陡对农业生产有诸多不利因素。本区年均气温3.7℃,无霜期约80-100天。作物生长期约150天。年平均降雨量540mm左右,是临潭县西部寒冷温湿气候向东南部冷温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地带,有效积温少,热量不足是影响该区种植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但较西部地区稍好,较东南部地区稍差。主要土壤类型是栗钙土和灰褐土,少量西部高山草甸土和黑钙土,处于全县西部草原土壤向北部森林土壤过渡地带。全区农作物总播面积86403.3亩,其中粮食作物43929亩,油料作物42474.3亩。本区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蚕豆、油菜,种植特点是小麦、青稞各占播种面积的1/3,其它作物合占1/3。为临潭县典型的“三三制”格局地区。

东南部冷温半湿润粮、药、果、菜区 该区位于临潭县东部和南部洮河沿岸地区。包括洮滨(不含朱旗、马旦沟)、王旗(不含大沟门、立新)、石门(不含大河桥)等乡的全部及大部分地区。耕地面积38509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4.3%。本区位于洮河沿岸,分东南两部分。平均海拔在2200米至3389米之间,平均海拔是全县最低的地区。全区农业用地多分布于海拔2800米以下,本区的洮河川台地区地势平缓,气候条件好,水利资源丰富,垦殖时间长,农业生产水平高,是全县农业生产最好的农作物区域。本区属冷温半温湿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6℃,7月最热,平均气温17℃,元月最冷,平均气温-7℃。本区是临潭主要粮食作物青稞、小麦、蚕豆、洋芋等的适宜种植区,也是一些经济林如:苹果、梨、杏、花椒等的临界栽培区。土壤类型主要是栗钙土和灰褐土,是临潭县粮、药、果、菜的主要产区。粮食作物以小麦、蚕豆为主,当归的栽培生产在本区有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产量高、品质好,素有岷归之称。

北部冷温湿润小麦、蚕豆、果、菜区 本区位于临潭县北部地区,包括冶力关、八角和羊沙乡(不含大草滩)的大部分地区。全区耕地面积28891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0.7%。年均气温约在4-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6℃,全年≥0℃积温1706-3098℃;≥10℃积温789-1564℃;年降水量约650mm,年蒸发量1000mm以下,作物生长期130-170天,无霜期约100天,云雾和阴雨多、湿度大,日照时数较少,气温较高。该区是临潭县森林土壤集中地区,主要为灰褐土。海拔3616-2030米之间,本区的气候条件因地势起伏,相对高差大,垂直谱明显。农作物种植区以冷温湿润气候为主。其中北部的八角、冶力关较为湿润,南部的羊沙较干旱。小麦和蚕豆的种植比较其它地区明显增大,洋芋和油菜基本持平,由于气候适宜小麦、蚕豆生产,因此这两种作物形成了该区的种植优势,产量和品质明显高于其它区域。

1991年-1999年,临潭县根据不同的气候特点,发挥不同的地区优势,粮食作物布局各自进行适度小范围调整,使粮食作物播种面至少稳定在27万亩以上,单产达147.5公斤,总产达到334183万公斤。从2000年开始,临潭县着力开展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以新城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扁都百亩高产高效示范园区为起点,坚持“压粮扩经、压劣扩优、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的思路,启动并实施了“农牧互补”战略,改善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加大农牧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实施洮河沿岸土地整治开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药材基地、青稞基地以及油菜、豆类基地建设。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