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魅力临潭  >  走进临潭  >  自然地理  >  正文

蓬勃兴起的养殖业基地

2021-06-10 00:00:00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临潭县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点工作来抓,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鼓励广大农牧民种草养畜、大力发展养殖业,同时农牧民以靠养殖业致富的积极性也空前提高。规模养殖户、育肥户发展到2200户, 实现牧业产值5192.01万元,完成牧业增加值3153.93万元,卓洛、城关等重点乡(镇)的部分村组农牧民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25%以上。相继建设产生了“新城镇南门河村联户牛羊育肥场”、“卓洛乡下园子村马万玉牛羊育肥养殖场”、“城关镇范家咀良种繁育、牛羊育肥综合养殖场”、“城关镇联户养殖场”、“临潭县华龙奶牛场”、“长川乡敏家咀村联户规模养殖场”、“古城村贫困户联户养殖场 ”、“ 临潭县城关镇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养殖场 ”、“ 城关镇马光明养殖场”以及卓洛乡、新城镇两个规模养殖示范园区、金洮良种牛繁育基地、华新奶牛养殖场,羊永乡羊永村养猪场、新城镇东门养猪场、扁都村养猪场等。

2004年4月份在城关镇后川建设的金洮良种牛繁育基地,总占地面积150亩,建成标准化暖棚10座41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从山东、内蒙古等地引进良种牛134头,其中荷斯坦奶牛44头,良种秦川牛、鲁西黄牛等90头,贮备饲草料100万公斤。目前共存栏各种牛280头,育肥羊500只,有60多头奶牛产奶,日产鲜奶800公斤,日加工干酪素95公斤,日生产酥油63公斤,先后向周边养殖场和贫困户提供繁育出的良种牛犊210多头。

华新奶牛养殖场是临潭县全力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加快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而引进的第一个现代化“农字”牌项目。项目总投资8824万元,占地面积260亩,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产值7000万元,直接拉动农牧户增加养殖总收入5600万元,同时将有效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优势资源转化及产业良性循环发展步伐。至2006年9月份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建成高科技综合展厅一座,现代化牛舍3栋,挤奶区、场区公用设施及化粪池、沼气池等。2006年9月份引进养殖良种荷斯坦奶牛370头,至12月份产奶100吨。

山羊养殖在临潭县历史悠久,以产毛、食肉为主。二十世纪80年代初,县畜牧局组织人员曾从宁夏中卫地区引进中卫山羊250余只,投放到羊沙、石门、冶力关等地,通过适应性观察饲养,其适宜于临潭县放牧、舍饲条件,至今在羊沙等地中卫山羊的后代或改良代随处可见。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畜牧业的日益发展及农牧民增收的需求,根据临潭县实际,县上决定发展绒山羊基地建设,1999年—2002年先后从内蒙古鄂托克旗引进白绒山羊5539只,投放到适宜于养殖的新城、石门、扁都、陈旗、店子、新堡、总寨等乡镇进行纯繁饲养。并为养殖户配备梳绒器械390多套,以便适时抓绒。经多年的引进和繁育,采取“投羊还羊,投二还三,滚动发展”的原则,在东南北路等乡实施绒山羊基地建设,目前全县饲养量达9470多只,年产绒4860公斤。

1991年以前猪养殖主要为分户饲养,兼有基地生产,收入占畜牧业收入的30%以上,1996年以后规模逐渐加大,逐步引进良种甘肃长白猪等优良品种750多口。2005—2006年在羊永、新城、扁都、店子、陈旗、石门、龙元、新堡8乡(镇)修建仔猪繁育场8处;在11个乡(镇)扶持770户生猪育肥户。共出售良种仔猪3890口,出栏育肥猪3850口,户均收入5000元以上。以东南北路等乡为重点,依托新城的区位和市场优势,加大扶持和养殖力度,年出栏商品猪3.4万口,销售仔猪1.6万口。从2005年起又启动实施了万口商品猪基地建设,利用三年时间逐步扶持新城、羊永、扁都、陈旗等11个乡(镇)11个村的1155户群众发展养猪业,把临潭县建成万口商品猪基地,年出栏仔猪约6000口,出栏商品猪12000口。目前,万口商品猪基地建设快速发展,年出售良种仔猪3200多口,出栏育肥猪2.5万多口。

养殖业的蓬勃兴起,有力的推动了临潭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具雏形,经过多年发展,全县规模牛羊育肥户达2000多户,年出栏育肥羊5万多只,出栏育肥牛3.5万多头,全县商品猪良种率达到90%,年出栏商品猪3.2万多头。畜牧业已经成为临潭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附件:

上一条:资源分布

下一条:因地制宜的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