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魅力临潭  >  旅游临潭  >  娱在临潭  >  正文

洮州万人扯绳闹元宵

2023-04-10 11:05:39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在瑟瑟的寒风吹拂中,我们顶着无际的蓝天,碾着耀眼的积雪,迎着蓝光光的太阳,驱车来到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接之处的临潭,这个古称洮州的地方。

临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年)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西晋置洮阳县,为建县之始。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名为临潭县。临潭唐蕃古道的要冲,是陇右地区汉藏聚合、农牧过渡、东进西出、南联北往的门户。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既经历了烽火迭起、兵戎相见、金戈铁马、建置多变的纷繁岁月;又创造了民族融合,商贾云集,商贸繁荣,茶马互市的独特历史;更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特色地域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保留了绝版的江淮遗风和纯朴的民俗风情。洮州万人扯绳闹元宵就大有看头,也大有来历。

走进洮州,感受江淮遗风

元宵节前夕,我们沿着唐蕃古道,走进洮州,为着一睹壮观的万人扯绳闹元宵而来,也为着触摸这座古城的历史脉搏,倾听洮州江淮人家的故事而来。

在洮州那不为人知的山山湾湾里隐藏坐落着几百个庄子,生活着十五多勤劳的汉族、回族和藏族儿女,汉族和回族的大部分是江淮后裔,在那里点点斑斑地遗留着明朝初期带至洮州的江淮遗风。现在,只要是略略懂事的孩子,当你问其祖上时,他一定会说:我们祖上是南京纻丝巷人。而且也会说是他爷爷的爷爷告诉他爷爷,他爷爷又告诉他的。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西北考察日记中所书洮州女人“其履尖上翘,所谓‘凤头鞋’也,头上云髻峨峨,盖皆沿明代迁来时装束。经行人丛中,如入博物院,亦此生一快事。”因此,让我们踏着顾颉刚的历史足迹一路走来,于是,在天朗气爽、碧翠四野、山泉叮咚、莺歌燕舞的季节里,迎着温润的风尘,抑或是在这严寒的冬季,我们沿着唐蕃古道,走进萧瑟的洮州,走进洮州的江淮人家,走进江淮人家的故事,体验历史风烟的悲壮,目睹江淮后裔女人的风韵,倾听江淮吴语的韵味,遐思秦淮歌声的清悠,探究接续记忆的源缘……

在炊烟缭绕、深邃幽静的巷子那头,偶尔传出几声颇具江淮风韵的吴语,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喊道:“阿婆,您在哪儿?家下们都到齐了,姨娘要您最拿手的吃食呢!”阿婆在不远处应声答道:“先把家下们让在堂屋里,像往常一样陪侍着照应看承妥当,我给娃娃们寻几个盘缠就来。”听着这样的话语,你仿佛来到了清波荡漾的江南水乡,遐思清悠的秦淮歌声和江淮吴语的韵味,久久回不过神来。那些颇具江淮风韵,擦肩而过的姑娘们,夹杂着江淮吴语的嘻笑不时地在耳际飘荡,让你仿佛突然信步在江淮的某个小镇,驻足不前,流连忘返。看着姑娘们远去,你才会从江南的那小桥流水,秦淮歌声里醒悟过来,确信是走在村庄的某个角落里。点点斑斑的江淮吴语在洮州大地一说就是600多年,从她们的身上你真真切切地听到了江淮遗风在洮州大地上的延续和再现。

但是,在村庄深处充满了江淮人背井离乡的愁绪。在村庄的任何一处,拦住一位儒雅的长髯老者,与他谈其祖上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的祖上是江淮人氏,是南京贮丝巷的。”但在他的话音里也能听出淡淡的一丝愁绪。然后默不作声,仰头去望庄子里的天空,天空里艳艳的太阳,再深深地叹息上那么一两声。这是600多年来辈辈思忆故地接续记忆的一种方式而已,听多了,也会让你蒙上一层淡淡的背井离乡的愁绪。在洮州大地的深处思忆起江南,有点残不忍睹,江南有的是水,而洮州缺的恰恰是水。于是在思忆当中不由自主地想起白居易那首著名的《忆江南》的词来。

当你走进江淮人家的故事,体验历史风烟的悲壮,目睹姑娘们的江淮风韵,倾听江淮吴语的韵味,遐思秦淮歌声的清悠时,你就深深地陷入在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里面,思索和假设不已。而今,当年洮州繁华的江淮景象已掩藏在了历史的岁月里,只有那思忆故地和留存记忆的江淮遗风散落在洮州忙忙碌碌的各个村庄的角落里,抹不去岁月的浮尘和截不断记忆的长河,留存记忆的是元宵节那万人空巷的“万人拔河”(扯绳)。江淮吴语在这里一说就是600多年,从临潭人身上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江淮遗风在洮州大地上的延续和再现。

源于军中游戏的万人扯绳

节庆期间,临潭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不再是淡淡的,轻轻的,柔柔的,而是浓浓的,热烈的。

看,临潭县城主街道两旁挂满了喜庆的大红灯笼,路边的灯柱上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整个县城洋溢着浓浓郁郁的节日气氛。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的傍晚,临潭县要举行传统的扯绳活动庆祝元宵节,每晚三局,三晚九局。一切车辆在这三天里改道而行,欢腾的人们聚集在大街上,或参赛,或围观,一起迎接那撼天动地的一刻。

临潭县城的元宵节“万人拔河”(扯绳)赛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春正月,洮州十八族番叛,命沐英移兵讨之”。据记载:英部将士之中多为江淮人。唐·封演《封氏闻见录》云:“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此教战。”这里扯绳源于军中“教战”活动。当年,沐英将军驻旧城期间,在当地以“牵钩”(即拔河)为军中游戏,用以增强将士体力。后来明朝实行屯田戌边,据《洮州厅志》记载:“从征者,诸将所部兵,即重其地。因此,留戌”。许多人落户于洮州,扯绳之俗遂由军中转为民间,就是古之牵钩在临潭县城一直留传下来的历史源渊。以至后来群众把扯绳作为“以占年岁丰歉”(《洮州厅志》)的象征。在扯绳时连绳的桦木楔子制作得像一棵饱满的青稞,象征了此地以青稞为主的五谷丰收,既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扯绳,也反映了各族群众渴望丰衣足食,国泰民安,民族团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三石一顶锅,扯绳闹元宵

临潭人闹元宵声势浩大,参加扯绳大赛的人数众多。

看,一群虎腾腾茂生生的各族雄壮后生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一簇簇花枝招展婀娜多姿的各族姑娘从四乡八路结伴而来。这些壮实的后生和婀娜多姿的姑娘们,穿戴各异,语言各异,但他们的心中却燃烧着火一样的热情和满怀的激动。

他们踏着积尘,顶着昏日,任凭寒风吹彻,但欢腾的嘻笑声在洁雪上迅疾地滑过,飞翔在空寂的山野里,朴实得像远山里不甘寂寞的风笛,吹奏着欢愉的乐章。

她们踩着冰雪,迎着疾风,轻溜溜地像一群飞翔的哨鸽,狂舞在空旷里,飞扬的流苏,飘扬的丝带,点燃红红绿绿的生命,弹奏起一曲曲情调撩人的轻音乐。

睁大眼睛瞧一瞧,看一看!

这个时候,县城里各家各户住进了不同民族的亲戚和朋友。咱们的县城叫旧城,其实它是一个团结之城,友爱之城,更是和谐之城,有一句古话是这样形容的,叫“三石一顶锅”,就是说临潭是汉回藏三个民族共同支撑的团结友爱的”大锅”,这句古话道出了临潭县汉回藏三个特有民族的关系,既形象又生动,既具象又实在。这里的群众从小耳濡目染,就是在“三石一顶锅”的氛围中成长的。每个人都生于斯,长于斯,也必将死于斯,但必定是支撑一顶锅的一颗石子。

民族团结和友爱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里从小就迅速地萌发着,生长着,都必将长成一棵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元宵节万人扯绳活动就是“三石一顶锅”的绝版再现和各民族团结友爱的象征。

傍晚,华灯初上,洮州城南北走向的主街道人如海声如潮,花灯耀人。两条早已准备好的“绳”横铺在街心,绳头犹如游龙似地头碰头静卧十字街中央,正在等待那千钧一发的时刻。有谁曾见过用这主绳直径达16.5厘米的钢缆绳扯绳呢,这也许是历史的一个画面,也许是历史的一个重现。主绳按旧俗摆放在十字街中央,由广众推荐的“少壮”担任“连手”负责每局的胜负,并与对方联结“龙头”(即绳头),传统的扯绳活动,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晚上举行,每晚三局,三晚九局。

据《洮州厅志》载:“其俗在西门外,以大麻绳挽作两股,长数百十丈,另将小绳连挂于大绳之中,分上下两股,两钩齐挽。少壮咸牵绳首,极为扯之,老弱旁观,鼓噪声可撼岳,为上古牵钩之遗俗。”那时扯的绳,是各户捐来的麻绳,尚且“鼓噪声可撼岳”.可见当时扯绳场面之壮观。

赛前各自将绳捆扎成头连、二连、三连、连尾(俗称双飞燕),扯绳总长1808米,重约8吨。2007年的那次扯绳参与人数达15万,是“扯绳”史上绳之最重,直径最大,长度最长,人数最多的一次比赛,盛况空前,堪称世界之最,2001年7月,“万人扯绳”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依托历史悠久的元霄节万人拔河,2008年,临潭县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拔河协会授予“全国拔河之乡”荣誉称号。

比赛开始,参赛者按居住地域呼拥而上,迅速分成上下两片,分挽绳的两端,双方连手将刚硬的桦木楔子串在龙头中央,以鸣炮为号,开始角逐,此时月华东升,皓月当空,霎时,爆竹声、哨子声、呐喊声、音乐声、观众的喝彩声融为一体,山岳为之震动!大河为之沸腾!人心为之震撼和颤荡!这时候,整个大街上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个不鼓劲的人,就是那耄耋之人,也会拄着棍子使劲地呐喊。每一个参与者都扯得汗流浃背,后背上都渗着一大片汗渍,冒着热气,如进了蒸锅似的,这就叫一个畅快淋漓。

此时此刻,雄健的后生们齐吼着舞耍着的龙头翻涌着起伏着相吻相拥。一捶下去木楔紧扣龙头相连,一根绳,一条心,向各自的方向奋力拼搏,数万个服饰各异但神情一致,目标一致的后生们就发狠了,忘情了,疯狂了,忘记了往日的辛劳、疲惫、忧愁、烦恼,充分体现着大西北人的粗犷、豪放与执着,那绳如巨龙流动、蛟龙出水,忽上忽下,或动或静,相争相持,气势为虹。于是在青藏高原的洮州就爆出了一场壮阔、豪放、火烈、激荡、令世人震颤和永存记忆的巨型舞蹈。

一声齐吼,惊天动地,使冰冷窒息的空气变得燥热,变得火爆;使沉寂的大地变得颤动,变得激动;使恬静的月光惊得飞溅四开变颜变色;使困倦不已的世界亢奋着来不及打个懒颤,一醒无眠。

好!看!

各族后生们在吼,齐吼,万人齐吼,吼出了他们的心声,吼出了他们的团结和目标,也吼出了一方水土的韵致。那博击的众吼,震撼着你我,烧灼着你我,激励着你我,它让你我以撼天动地的姿态如此鲜明地感受生命的存在、活跃、奔腾和强盛。也会让你我在瞬间惊异于他们居然能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撼天动地的能量。

这是一个600多年记忆的存活和再现。

这是一场600多年惊心动魄的搏击和凝聚。

好一个洮州万人扯绳!这是一种疯狂的舞蹈,梦幻的激烈释放。

好一个洮州万人扯绳!让挥洒的汗水化卸了洮州人遥远记忆的苦恋,把思恋江淮故地的念想化成了一种团结的力量。

好一个洮州万人扯绳!把洮州人的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向往和追求,凝聚和拥抱,浓缩交织在了那一声声地呐喊中,齐吼中,而后哗然升华成了一种象征,一种万民齐仰的象征。

来源:魅力临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