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策  >  政府文件  >  正文
  • 索 引 号:ltxdsjzx/2025-00294
  • 标      题: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临潭县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发文机关:临潭县大数据中心
  • 成文日期:
  • 发文日期:2025-03-14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临潭县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的通知
2025-03-14   发布: 点击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2025年临潭县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14日


2025年临潭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切实抓好全县粮食生产工作,根据《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5年甘南州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的通知》(州政办发〔2025〕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及省委、州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按照“守底线、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的目标要求,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增产增收一起抓,多措并举稳定种植面积,集中资源力量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目标任务。保面积、保产量,2025年,全县力争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3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3.08万吨以上,其中油料面积稳定在4.8万亩以上,蚕豆面积稳定在6.01万亩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压实各乡镇主体责任,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牢牢守住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9.59万亩和永久基本农田不低于43.38万亩的底线,确定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强化日常监管,结合遥感检测、国土变更调查和撂荒地排查,全面掌握现有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利用现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破坏耕地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有效防止耕地“非粮化”。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管理,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按照“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油料和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青稞、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的要求,落实良田良用。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发展设施农业,不与粮争地,严防割青毁粮、严防“大棚房”问题死灰复燃。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乡镇人民政府落实。以下各项任务均需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不再逐一列出。

(二)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落实各乡镇、各相关部门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压实粮食生产属地责任,及时分解落实州上下达的粮油生产目标任务,将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到村、到户、具体到地块、明确到作物,逐乡镇建立到村、到户、到地块台账,抢抓春耕、夏播和秋冬种关键农时,高质高效完成青稞、春小麦、大豆、油料种植各项任务。要稳步扩大“两年三茬”推广面积,东、南、北路等乡镇要扩大冬小麦、冬油菜收获后复种玉米、小杂粮等作物,提高复种指数。要做好春耕、夏播、秋种等关键农时的农资供应,确保供应有序,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推进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实现节水增收目的。不折不扣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努力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3万亩以上。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水务局、县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全面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1+1+6”等政策,2025年全县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坚持质量第一,坚持推行“整山系、整流域”高标准梯田建设模式,突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进一步推进整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建立健全管护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管护责任、管护资金、管护主体及管护人员,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因地制宜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松深耕、轮作休耕等耕地质量提升措施,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等级。健全完善耕地质量监测体系保质保量完成第三次土壤普查年度任务。(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不断整治撂荒耕地。要在全面完成自然资源部门反馈撂荒图斑核查的基础上,健全撂荒地长效整治长效机制。农业农村部门要把撂荒地整治作为落实耕地保护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形成部门协同和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实行网格化、常态化监管,及时发现、及时整治。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宣传,采取宣传动员耕种、引导流转耕种、服务托管耕种、收归集体耕种、项目支撑提升、分类施策置换等措施,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坚持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实无人耕种的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种好用好。对实际利用现状已经改变和立地条件差、确实无法耕种的,自然资源部门要落实异地补划政策,确保划定耕地能够长期稳定利用,农户愿意耕种,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促进种业振兴行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五大行动”,认真对标《中共甘南州委办公室甘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甘南州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南办字〔2022〕51号)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找差距、补短板,把种业振兴工作抓出成效,提升良种生产供应保障能力。在古战、卓洛、城关、长川、流顺、店子、洮滨、羊沙八乡镇共建设青稞良种繁育基地1.8万亩。加大青稞品种选育和科研攻关,推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种业企业合作,建立品种选育、良种繁育、良种推广的长效机制,逐步提高优良种质资源利用能力,不断扩大良种覆盖面。加大青稞企业培育扶持力度,打造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青稞种子龙头企业,提高临潭青稞系列品种供种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强化种业市场监管,做好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严厉打击品种侵权、制售假冒伪劣种子违法行为,持续优化种业市场环境。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全力推动单产提升。持续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抓点示范和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因地制宜优化青稞、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油料等作物品种布局,推广抗性好、产量高、质优的良优品种,发挥品种增产效益。坚持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等项目实施,集成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摇种、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科技增粮主推技术,促进粮油单产大面积提升。在古战、卓洛、城关、长川、流顺、店子、洮滨、羊沙八乡镇共建设1.8万亩青稞高质量发展示范田,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促进粮油生产提质增效。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积极推广高效低风险农药及高效药械,开展新型生物农药、高效环保型农药及高效植保机械试验示范,提升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水平。(农业农村局、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要依托甘南州人民政府和甘肃省农业大学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构建科技协作联盟,共同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全面提升农机化装备水平。积极推广粮食生产、处理和加工等薄弱环节农业机械,对纳入补贴范围的粮食生产、处理和加工等农业机械优先补贴。加强青稞、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程度,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种粮效益,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4.8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4.01%以上。积极支持合作社配套更新农机具,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代耕、代种、托管等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力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托管半托管”等农机化生产和服务模式,提升粮食生产效率效益,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实现节本增效。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健全防抗救相结合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气象、应急、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加强会商研判,密切关注重大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防灾救灾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落实好“中央补贴品种保大宗、省级补贴品种保特色、县级补贴品种作补充”的风险保障政策,全面做好青稞、小麦等重点粮食承保工作,织牢农业保险“安全网”。全面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加强以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等为主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将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要提升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水平,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8%以上,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6%以上。(农业农村局、水务局、气象局、应急管理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积极壮大农业产业。大力引进培育粮食加工、仓储、物流等规模企业,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文章,建立健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体系,做足粮食产品精深加工,延长粮食产业链,提升综合效益。大力扶持培育种粮大户和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订单化种植和耕种管收托管经营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建立集中连片的粮食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扶持规模化种粮主体配套粮食烘干机、储存设备等,有效解决粮食产后晒粮难、储粮难等问题。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减少生产、流通、加工、存储、消费等环节的粮食损耗浪费。(农业农村局、发改工信局、财政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治站位意识州上将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春小麦面积、大豆面积和油料面积等指标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并通过遥感监测技术对播种面积进行抽查,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切实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等粮食生产年度任务圆满完成。各有关部门要落实粮食生产工作调研督导制度,对成绩突出的乡镇,在安排相关项目资金和专项扶持措施时予以倾斜支持。完不成粮食播种面积的乡镇,要向县政府作出书面报告,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和时限。

(二)加强政策扶持。要落实好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粮食生产的优惠扶持政策,强化对各类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支持保障,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在粮食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撂荒地整治等方面加大投入,保障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动员社会力量拓宽投入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提高粮食作物保险覆盖面,降低自然灾害损失。支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动粮食生产节本增效,提高农民种粮收益。

)加强宣传引导。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大力宣传国家和省上出台的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增强政策的指向性。围绕粮食生产、收购、储备、加工、销售、消费等全环节,抓好典型案例宣传和示范引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升全县农民重视粮食生产和节粮减损意识,推动爱粮、节粮、减损和健康消费成为社会风尚。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总结推进粮食生产的进展成效和年度任务完成情况,于12月上旬前将有关情况以正式文件报县政府,并抄送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局。

附件:2025年全县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表

相关链接:《临潭县2025年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政策解读

  
附件【2025年全县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分解表.docx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