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魅力临潭  >  走进临潭  >  历史人文  >  正文

边塞诗人岑参的两次临潭之行

2017-08-03 00:00:00   临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在空前繁荣的盛唐文坛中,岑参以擅长边塞诗著称。他的边塞诗反映的地域,由长城内外,一直到天山南北,使西域荒漠的奇异风光和人情风俗首次引人注目地出现于诗中。

岑参(717-769),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人。三十岁中进士,授右内卒府兵曹参军。先后两次到西北边疆,在高仙芝、封常清的幕府中度过了七年的边塞生活。临潭,作为唐京城长安通往西域的南丝绸之路和著名的唐蕃古道黄河九曲道(从关陇道南线的渭州西南行250里至岷州,180里至洮州)之必经要道,岑参在前往边塞任职中曾两次路过,并赋诗四首。

岑参第一次来临潭是在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诗人时年35岁,从安西、武威归长安途中绕道临潭并在此逗留访友,拜访了临潭戍边的好友祁四,并游览了当地的龙兴寺。在该地逗留期间留诗两首。其一是写给祁四的离别诗《临洮客舍留别祁四》:无事向外边/至今仍不归/三年绝乡信/六月未春衣/客舍洮水聒/孤城胡雁飞/心知别君后/开口笑应稀。

陈铁民、侯忠义《岑参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注释:这首诗“天宝十载自武威归长安途中作。临洮:即洮州,天宝元年改为临洮郡,治所在今甘肃临潭西南……拟此时祁在临洮军中……《元和郡县志》卷三九谓洮州治所临潭县,‘其城东西北三面并枕洮水’”。诗人与好友祁四在临潭分别时写了这首诗。“六月未春衣/客舍洮水聒/孤城胡雁飞”真实描写了临潭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地理位置。祁四,即祁乐,又称祁岳,是盛唐时期著名的画家,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障歌》中有“岂但祁岳与郑虔,笔迹远过杨契丹”的诗句。诗人和祁乐的交往非同一般,除这首诗外,在天宝十一、十二年间诗人还写了一首《送祁乐归河东》的诗。在诗中诗人描述了祁乐的风流倜傥与意气风发:“祁乐后来秀,挺身出河东。往年诣骊山,献赋温泉宫。天子不召见,挥鞭遂从戎”。从诗中可看出,祁四是不被朝廷重用,郁郁不得志而投笔从戎的。诗人在诗中对祁乐的绘画给予了高度评价:“有时忽乘兴,画出江上峰。床头苍梧云,廉下天台松。忽如高堂上,飒飒生清风。”

其二是游览了龙兴诗后写的《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香丛》:移根自远方/种得在僧房/六月新花吐/三春叶已长/抽茎高锡杖/引影到绳床/只为能除病/倾心向药王。

这次诗人来到洮州的时间是农历六月,也是洮州地区气候最好的时节。徜徉在“抽茎高锡杖”的青木香丛中,洮河之滨的临洮城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诗人尽情享受着宛若江南水乡的山色风光,旅途的身心疲惫,在寺院中得到舒缓。

被诗人称为“药王”的青木香,是菊科草本植物木香的别名,叶形如羊蹄,花像菊花,结黄黑色果实,至今在洮州地区尤其是洮河沿岸大量生长。

龙兴寺是当时该地的佛教寺院。题中的玄上人院,是指和尚的院中,龙兴寺址所居何处,已无从考证。

岑参第二次来临潭,是在天宝十三年(754)夏秋间,与上次来临潭时隔三年,当时诗人三十八岁,是在赴北庭(唐北庭节度使治庭州金满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往封常清幕中任职途经临潭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三载入朝,任御史大夫,北庭都护程千里入为右金大将军,仍令封常清权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原是诗人在安西幕府中任职时的同僚,他们关系非常融洽。这次出塞诗人的情绪比较开朗和昂扬,他的那些豪气横溢的七言歌行,大都创作于这期间。诗人这次到临潭和上次一样留诗两首。其一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飞雪/春风不曾到/汉使亦该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这首诗是诗人在气候宜人的盛夏到达临潭,并从临潭出发去北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