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依申请公开

乡镇街道部门单位

重点领域公开

“焚桥断兵”今犹在 红色遗迹“羊化桥”

时间:2023-07-01   作者: 点击数:  

“焚桥断兵”今犹在 红色遗迹“羊化桥”

 

各位领导,党员同志:

大家好!我叫马海清,是秦关村村委会副主任。党的第102个生日即将到来,我很荣幸能参加此次演讲比赛,我想借此机会分享秦关村红色遗迹羊化桥的故事,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焚桥断兵”今犹在 红色遗迹“羊化桥”》。

羊化桥是我们秦关村羊化桥社的红色遗迹。小时候对羊化桥的印象,仅限于为我们当地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2021年在我入党时,我们村的老党员给我们讲解了羊化桥的历史,我才真正了解到这一伟大红色遗迹的故事,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焚桥断兵”军民鱼水一家亲的这份深情。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羊化桥。羊化桥是洮州历史上建造最早的一座洮河大桥,长约160米,宽约3米,桥梁和桥身用当地生长的优质松木搭建,桥墩则用大块石料和石灰砌成,共有六个桥墩,其中河中心天然桥墩依然存在,四个人工桥墩被1978年特大洪水冲毁。有关羊化桥的记载,在大桥南面桥头,有一块高约六尺,宽约二尺的石碑,可惜这块石碑在1962年被毁。另外,在大桥北面有红军修筑的一堵土墙,墙上开有枪眼,是防预工事,也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说起羊化桥的历史,它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1年)九月,是一座官办民用桥,是连接洮州、河州至西宁,西安至西宁的重要通道,也是古洮州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可以说以前的羊化桥非常繁华。茶马互市设立以来,西安、成都的货物由一批批商队经羊化桥运往洮州、河州一带,当时位于桥东面的秦百户(现秦关村)就是商队的重要驿站之一,村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许多当地和省外的客商在这里做生意,经济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借此培养了许多有文化的知名人士。四百年以来,历代官府曾多次维修加固羊化桥,最后一次建成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八月,由临潭县参议胡耀儒具体负责,以“以工代赈”的形式修建,桥建成后,在羊化桥唱戏三天,以示庆典,为守桥护桥,从“秦百户”迁移一部分村民到桥北面修建村落,形成现洮滨镇秦关村羊化桥社。

1936年8月,红四方面军在朱德、徐向前的领导下,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攻破天险腊子口后,沿洮河南岸西进,8月14日过羊化桥后,为防止岷县方面追击之敌,朱德总司令率领一部分红军在羊化桥社进行了40多天的休整,而张国焘、徐向前率领四方面军二纵队进驻了临潭县新城镇。

村里的老人讲,红军在羊化桥休整期间,正值当地收割庄稼的季节,红军帮助当地村民收割庄稼,打扫院落,担水劈柴,红军还大力宣传党的政策和抗日救国主张,这些举措,不仅密切了军民关系,还让老百姓更加坚定了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羊化桥周围的群众积极为红军筹粮筹款,缝制军衣,有力的支援了红军。

1936年10月1日红军冒着绵绵细雨从羊化桥撤离,村里的老人说,当时撤离的红军着装整齐、精神焕发,坚定的步伐将村道上的泥浆都踩干了。秦关村村民为保护红军安全撤离,防止敌军追击,各家各户主动捐出木材、草料,有些群众甚至卸下了自己家的门板、窗扇烧毁了这座延续了400多年的大桥连同桥头的庙宇,据说大火烧了足足有两三天。大火带走了过往的足迹和曾经的繁华,只留下了那块残碑。

听着老人们断断续续的述说,看着斑驳的残骸,眼前浮现出它为洮州商贸流通、经济繁荣和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动人故事。我不禁潸然泪下。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同于背叛”,羊化桥它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一个伟大的民生工程,在四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两岸群众的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同时也为洮河乃至中国西部经济的发展、新中国的建立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他值得被后人永远铭记。作为党员的我们更应该铭记这段历史,歌颂秦关村先辈的慷慨忠义及红军战士的英勇奋战!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