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府依申请公开

乡镇街道部门单位

重点领域公开

临潭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09-13   作者:佚名 点击数:  

关于2022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21219日在临潭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临潭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殷志贤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建议。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经济工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体要求,对标高质量发展工作目标,有效实施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全县经济总体呈现稳定恢复、稳中向好态势

(一)坚持稳字当头保增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初步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1亿元,增长3.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2亿元,下降28%,第三产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6.9%。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5亿元,增长1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亿元,增长5.5%,完成县级财政预算收入1.03亿元,同口径增长27.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730元,增长5.5%;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83元,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实现富余劳动力输转4.3万人,创劳务经济收入9.4亿元。与2021年相比,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县委、县政府持续保持战略定力,精准谋划稳增长措施,全县同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各项主要指标增速均保持在合理区间。

(二)构建产业体系激活力,发展潜能充分释放。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工业稳中提质、文旅商贸稳步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生产平稳增长。聚焦粮食安全,全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4.21万亩(其中:小麦、青稞、蚕豆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6万亩;中药材、高原夏菜、油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面积18.6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0000亩;存栏各类牲畜14.34万头(只),预计出栏各类牲畜13.25万头(只)。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计划行动,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45亿元,实施到户产业扶持、特色种植基地、养殖专业村、品牌建设、产销对接、科技培训等产业项目46个。通过扶持培育各类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及春季动物防疫工作,全县农特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生产、检测、供销”三大标准化体系建设初具雏形,农业实现稳产增效。工业运行克难求进。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延链补链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4家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平稳。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加速推进“一县一园区”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创新路及供水横一路至横四路、纵一路至纵七路道路铺装及防护生态产业园区招商服务中心、标准化生产车间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已全部开工建设,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入驻所需的各项功能措施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持续提升,目前,入园企业5家。文旅产业协调同推进。“中华诗词示范县”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各类体育赛事、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深入,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巩固。冶力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洮州卫城加固维修保护等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古战、八角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县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域旅游格局逐渐成形。今年,全县接待游客55.79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71亿元。消费市场持续复苏。全面落实国家、省州稳经济各项政策措施,围绕市场主体制定印发了《临潭县贯彻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方案》深度释放政策红利,助企纾困、减税降费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有效实施。减税降费6746万元,新增市场主体1593户,全县累计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680万元,惠及企业超33户。坚持线上线下统筹融合,通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累计投放“千万补贴、乐购甘南”临潭惠民消费券50万元,带动消费156万元,在多措并举持续拉动线下消费的同时,通过县域内各电商企业直播带货、拼多多、淘宝等线上平台,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全年累计销售农特产品493万元,惠及群众422人。

(三)大抓项目建设扩投资,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坚定项目为王理念,统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发展后劲。项目谋划不断突破。全面发挥1000万元项目前期滚动经费作用,累计储备各类建设项目329项,总投资672.23亿元(其中储备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43项,总投资276亿元),储备量较上年度增加172项,增加投资565.43亿元。项目争取持续发力。截止11月底,累计争取到各类建设资金计划17.84亿元,其中:2022年第一、二批涉藏专项4.169亿元;发行第专项债券6.08亿元(含S10卓合高速3.5亿元);既有专项8740万元(“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专项4532万元,“教育强国”专项1607万元、保障性安居工程2601万元);争取省预算内基建资金、天津援建、兰州援建、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工代赈等各类资金6.72亿元。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城区桥梁、城区迎宾路道路及排水、冶力关镇庙沟村文化旅游标杆村等53个续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25亿元;瓦采街地下停车场、羊永镇道路及排水提升改造、斜藏沟县城段防洪治理等87个新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4亿元;中部片区供水、第一人民医院迁址新建、冶力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生态产业园区创新路及供水附属工程等8个州列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进。截止11月底,S10卓合高速公路、G248线大岭山至卓尼公路、 冶力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临潭县公用新能源充电桩(站)、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5亿元,增速15.6%,占年度计划任务的98.6%。预计年底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州定21.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四)致力城镇融合优生态,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以重大项目规划建设为抓手,统筹城乡建设,提升发展能级,改善人居环境。城市品质稳步提升。持续推进“明窗净店”“疏堵治乱”“美颜妆扮”三大攻坚治理,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区南大路、迎宾路道路及排水工程、城区桥梁、县医院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城关镇老旧住宅楼棚户区改造等项目顺利完工投入使用;全民健身中心、城区镇政府至后川桥管网排涝、城区镇政府至北环路东口道路改造、城区东街道路改造等项目顺利推进,停车设施“一难两乱”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推进,县城新增停车位1361个,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行动,累计投资2.5亿元完成36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持续开展户厕改造、清洁村庄创建、废旧农膜回收、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完成户厕改建5158户,废旧农膜回收、畜禽粪污资源化、秸秆回收、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82%78%85%52%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快构筑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蚂蚁森林等重点项目19项,累计完成投资1.87亿元;完成造林面积2.1万亩,人工种草2万亩,退化草地改良2.5万亩,修复治理中度退化草原6.96万亩,黑土滩治理2万亩,毒害草治理1.5万亩,草原鼠害综合防治10万亩,修复沟壑、山谷等5175 亩。持续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开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秸秆禁烧、扬尘治理、臭氧防控等专项行动,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97.3%,大气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五)巩固脱贫成果守底线,乡村振兴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累计投入各级衔接资金共4.37亿元,大力实施富民产业、稳岗就业、农牧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等重点建设项目335个。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45亿元,占比达58.75%,其中用于三年倍增计划资金2.14亿元,占比达87.61%。落实“三类户”到户专项扶持资金626.56万元,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促进了持续稳定增收,实现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累计落实公益性岗位工资55273233.8万元。兑现劳务奖补资金1310万元。严格执行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发放“富民贷”2512542.1万元。发放小额信贷26831.29亿元,累计发放额和贷款余额均居全州首位,风险总体可控。2941187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创业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纵深推进。截止目前,全县共识别监测对象16466768人。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0.62%,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对口支援成效明显。围绕巩固脱贫成效、产业发展、干部人才培育、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争取东西部协作、天津援建、兰州援建等对口支援资金8140万元,积极谋划项目34项,重点用于劳务协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等方面,通过对口支援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农牧村整体发展水平,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六)持续改善民生增福祉,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有效推进共同富裕,完善区域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育事业优质高效。“双减”政策全面落实,校外培训机构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持续推进,全县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率达到100%精准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发放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特惠政策资金2221.44万元,累计受益4.37万人次;在园幼儿免保教费514.415万元,累计受益1.07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拨付营养改善资金1194.1万元,累计受益2.38万人次;发放“教育发展圆梦协会”补助68.6万元累计受益167人次。新改建教学用房、教师职工周转房、学生食堂等1.47万平方米。引进高中紧缺学科教师16名,招录特岗教师36名,交流轮岗教师161人次临潭二中,城关三校等7所学校被成功确定为京师大基础教育实验学校。通过加强教学教研、完善管理制度、改善教学基础、加强教师队伍、统筹均衡教育,全县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教学环境进一步改善,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互联网+医疗健康”进程持续加快,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水平稳步提升。同时,全面落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持续提升疫情防控检测能力,及时科学精准调整防控策略,完善防控体系,建成PCR实验室4个,设置核酸采样点145个,启用采样点22个;第一人民医院迁址新建已完成主体,17卫生院和1所社区服务中心已建成中医馆并投入使用,全县医疗机构救治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县域医疗健康服务更加完善。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全县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协调机制不断健全,低保、救助等政策全面落实,城乡低保五保持续提标,社会保障持续提质扩面。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两项补贴、孤儿生活费和临时救助等各类救助资金7353.58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132万元,就业补助资金1627.3万元。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20060人,发放养老保险资金2693.4万元,参保率95%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13.93万人,参保率99.64%。同时,科技、供销、地震、税务、消防、人防、气象、邮政、通讯、融媒体、地方志、金融保险等各项工作均有序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档案、科协、残联、文联、工商联等积极发挥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疫情冲击带来的各类衍生风险加大;二是企业投资信心下降,投资增长后劲乏力;三是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经营成本加大;四是消费市场受疫情防控影响加大,恢复程度有限。五是主导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较低,带动发展能力弱,特色产品缺乏精深加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落实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全力以赴落实好“1335”发展思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十四五”建设的伟大实践,全方位稳步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经济运行调度,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围绕国务院、省、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继续完善我县稳经济增长措施,以稳市场主体为着力点,充分运用财税、金融、就业等措施,加强对工业、服务业、消费等行业的助企纾困力度,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经济下行等因素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影响;强化上下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及时了解全州态势,确保各项指标提升变化均衡有度;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农业经济,着力发展壮大我县农业主导产业,推动农业稳产增效,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国储林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对规上服务业扶持,想方设法激发批发、餐饮、住宿等消费领域市场活力,推动市场良性发展,力争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户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

(二)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全力积蓄发展后劲。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围绕“两新一重”、产业链延链补链、乡村振兴、生态建设与保护等领域,积极谋划一批强基础、补短板、管长远的重大项目,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涉藏专项既有专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领域和投向,全力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力争当年有一批政策措施和项目落地。树立“冬谋冬干、冬谋春干”的工作理念,利用冬季停工期深入开展调研,扎实做好新能源锂电池、光伏发电、国家储备林、申藏路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下达后能够第一时间开工建设。积极争取羊永镇府前路片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城区东街道路、城区镇政府至北环路东口道路、冶力关镇滨河南路道路附属工程(体育馆至葸家庄段)等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干部职工周转房提升改造、乡村振兴基础设施等37个涉藏新建项目和全民健身中心、长川-羊永供水管网延伸工程、中部片区供水、店子至王旗三级公路、古战-阿子滩大景区至鹿儿沟景区公路改建等105000万元以上续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顺利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任务。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注重招大、选优、选强,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数量、质量和层次的全面提升。同时,进一步加大与国企、央企沟通对接力度,找准金融支持项目建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搭建融资平台,推动银企合作,积极争取各金融单位贷款支持,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继续加大中药材、高原夏菜、蚕豆、藜麦等特色种植扶持力度,建成标准化基地10万亩以上,特色种植面积保持在18万亩以上;围绕湖羊、藏湖羊、生猪等养殖打造一批舍饲养殖育肥示范点,建设肉羊示范场、牦牛舍饲育肥场2个以上,打造牛羊养殖育肥专业村5个以上,建设万头猪场1个,扩大牲畜存栏量,提升出栏率;扶持壮大一批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中药材、小杂粮、畜食品等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中药材交易市场和发展仓储物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创建甘味农产品品牌2个以上。加快村庄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村庄整治力度,大力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垃圾和污水无害化处理,完成2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充分利用“四下乡”活动等平台,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分发挥制度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加大法制宣传,加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扎实开展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四)加快商贸旅游发展,助推服务业提质增效。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餐饮住宿业、文化旅游业,持续夯实服务业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园、冷链物流及高原厨房、新城镇中药材交易市场项目落地建设,进一步提升物流园功能。同时,支持商场、超市、住宿、餐饮等企业充分发挥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作用,开展在线推介、宣传、让利促销等活动,推动我县电商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全面发掘农村市场消费潜力。支持鼓励商贸企业围绕便利消费、网购消费、节假日促销等方式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扩张假日消费,做实做活内循环,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区域旅游和旅游产业化发展,重点抓好冶力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洮州卫城、牛头城遗址、古战阿子滩大景区、“一十百千万”工程等建设项目进度。通过特色节庆,抓好节庆经济,打造节庆品牌,不断创新和开辟旅游营销手段,继续加大在国内主流媒体投放临潭旅游形象宣传广告,全面提升临潭文化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县城提升改造为突破点,完善重点乡镇基础设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镇综合功能,通过实施县城进出口节点打造及绿化亮化工程,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镇建设空间格局。积极谋划争取G316线县城过境段、洮州公园、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建设项目,全力推进斜藏沟县城段防洪治理二期,大坡桥-达子沟桥沿河风貌提升,县城、新城、冶力关等重点乡镇综合停车场等债券项目落地建设。积极配合贯通合作-临潭天然气管道,继续实施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争取力度。优化城镇健康发展机制,推动城镇转型升级。

(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构筑绿色发展屏障。

紧紧围绕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目标任务,持续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完善“河(湖)林长制”,持续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和废弃物等污染综合治理,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巩固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通过实施面山绿化持续改善县城周边生态环境。同时,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水源地保护,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全力争取生态经济林、黄河上游洮河流域临潭县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中心、农村粪污集中处理与综合利用项目(二期)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不断加大环境违法行为查处力度,重点解决好损害群众利益的环境突出问题。

(七)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围绕“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推进投资审批“一窗受理”,扩大市场准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缩短办事环节、优化服务流程,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打造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投资建设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行为,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作用,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提升审批效率,强化协同监管,积极推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八)严守兜牢发展底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升义务教育“双减”成效,巩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清理成果,继续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强化师资建设,加大教师招录和培训力度,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学习,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高考改革,深化与北京师范大学等教育机构合作交流,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基础设施,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强化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全面提升医疗救治水平。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补齐疫情防控暴露出的短板,提高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巩固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养老、殡葬、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就业援助等优惠政策,扶持更多人实现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大劳务输转力度,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同时,全力做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粮食安全、消防安全、防灾减灾、综治信访等重点领域各项工作,保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各位代表,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仍然艰巨繁重,我们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甘肃重要指示精神,自觉接受县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奋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关闭窗口